01

走进良库工舍文创园的时候,空气里有一种很微妙的气氛蔓延。

在高架环伺的北三环边上,被杂草丛淹没的苏式铁轨安安静静地斜躺在星星点点的阳光里,像一条不经意间被画下的三八线把整个园区分成了南北两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区分布着良库工舍的众创空间、运动场馆、影视产业基地、豪车改装室等等不一而足,而南区则包括栖棠博物馆、餐饮美食、休闲娱乐区等。

不同于其他文创园的是,总面积10万余平的良库工舍周身散发着一种中西合璧的浪漫情调。既有常见的现代涂鸦,又有西方花园建筑的雕塑喷泉,两种风格交织产生了神秘的化学反应,为园区增色不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有意思的是,众创空间里有一部分诸如手造陶瓷、刺绣、纸伞、皮影之类的产品是对外出售的。然而偌大一层楼连个收银的影子也没见到,询问一番之后我们才发现,原来付款的方式居然是直接对着每个产品的微信二维码打钱,真正的“无人售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作人员解释说,一方面这里的产品展示的意义大于盈利本身,另一方面大部分跑来参观的人都是文艺青年,素质较高,不会偷拿或者少付钱,所以综合之后就选用了这样一种售货方式。不喜欢的就随便看看,喜欢的扫码带走就好。也是非常佛系了~

02

可能是见多了来打卡的游客,良库工舍里的人对拍照这样的事情显得十分自然,有时候甚至还会主动招呼你来自家看看。明明是两个陌生人,这样一来一往倒有些久别重逢的味道了。

走进南区的栖棠博物馆,精致的钧瓷隔着玻璃透出柔和的光。墙上低调地挂着这里的建造者——史隆甫的生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4年留学法国工程大学水利系,1946年为拒绝时任河南省政府主席刘茂思企图动用国库搞私人贸易的要求,愤然辞去农工银行总经理的职位,和翟苍陆等30余人建立兴豫企业有限公司,生产“火车头”牌面粉。

在那个并不太平的年代,这片土地机器轰鸣,曾经日产3000袋面粉,为支援大军南下解放全中国、保证郑州人民日常所需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而现存的车间大楼就是该厂的生产车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1年史隆甫任郑州市副市长兼任南阳面粉厂董事长,在职期间为郑州市引进十几万株法国梧桐,1958年,郑州城区公共绿化面积达193公顷,人均3.92平方米,全市绿化率达到85%以上。郑州因此得名“绿城”。

那是面粉厂的高光时刻,也是史隆甫的人生巅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化大革命开始,史隆甫被诬陷为“资本家代理人”,屡遭迫害。1970年6月,在干校割麦时中暑去世,享年67岁。

后来,这座车间大楼被郑州粮食局作为物资仓库使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此处成立了一间饲料厂继续从事加工生产。2005年,饲料厂改制,厂区停工。这栋大楼彻底恢复了平静。

03

时隔7年之后的2012年,这座大楼没有迎来新的主人,反倒是挖掘机开到了现在的栖棠楼下。眼看着一段老郑州的回忆终成历史的时候,一对夫妻阻止了这场悲剧。

两人共建的郑州勤丰实业有限公司的厂子就在这栋老建筑旁边,晚上工作结束经常在附近转悠,对这片中国风的老厂区十分欣赏。没想到会碰到拆迁,心急的二人立刻和现场的施工人员商议暂停拆除工作,并表示自己会马上向相关部门反映,请求保留大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家后,荣源和丈夫马不停蹄地准备了一份关于保留面粉厂老厂区的请求,并送到了郑州市政府和河南省建设厅。

没多久相关部门作出批复:停止拆迁,着力保护。然而故事到这里还没有完。

不放心的夫妇二人决定干脆自己出资把这块地买了下来。之后在惠济区政府的支持下,他们联系了同济大学历史建筑保护试验中心对该车间大楼进行了抢救性加固修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600万真金白银的投入,420天、8700多块青砖,老粮库去“米”从“良”,变成了今天的良库工舍。

想来史隆甫本人离世的时候也不曾预料到,有天这个地方将会遭遇后面的种种奇遇,以至于走到今天成为国家3A级文创园区,孵化的127家企业中有45家年产值达百万,还有个别公司达到了千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他,也成了良库工舍“最早的创客”,生前事被后辈们当作楷模放进了栖棠博物馆,供人瞻仰。

走在良库工舍的路上,恍惚间你总能依稀看到从前那段峥嵘岁月的影子。感谢那些为了保护这些文化遗产奔走的人们,希望未来在郑州的土地上能看到更多这样的城市记忆重新走到人前,让后来人也能有机会一窥究竟。

撰文/编辑:咩咩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