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目前已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养老服务问题显然已成为我国政府和全社会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我国现有的养老服务模式中,居家养老服务由于比较符合我国国情,已成为我国居民养老的主要方式。但是由于老人人口基数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居家养老模式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服务人员数量不足、服务水平、服务模式单一以及居家养老健康管理和信息化问题等。近些年来,“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从技术层面为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广东有幸之家近年来不断根据国家政策和现代科技发展特色养老服务,开展定制化养老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养老模式通常包括: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居家养老指老人居住在家中养老,可以在家中接受上门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指将养老服务设施引入社区,让老人可在社区内接受日托、护理等养老服务;而机构养老是指老人入住养老院等养老机构进行养老,这三种模式侧重点不同,业务有所交叉,对优秀品质服务的需求构成其共同的特征。

养老模式通常包括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

十一五期间,由上海率先提出”9073”养老模式,得到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支持,即90%的老年人由家庭自我照顾,7%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享受机构养老服务。2015 年11 月,北京市规划委与市民政局共同编制完成《北京市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明确提出“9064”养老发展目标。即到2020 年,90%的老年人在社会化服务协助下通过家庭照顾养老,6%的老年人通过政府购买社区照顾服务养老,4%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2013 年《国务院常务会议: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任务措施》提出到2020 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覆盖城乡的多样化养老服务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我国目前的养老体系建设尚不能满足大部分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需求,民政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3 年我国机构养老床位总数量493.7 万张,每千位老人拥有床位仅为24.39张。以北京市为例,2014 年底全市60 岁以上老人约321.6 万,但全市机构养老床位仅有为10.9 万张,与日益增长的老人数量存在较大缺口;同时机构养老设施存在分布不合理,使用率偏低等问题。尽管目前选择机构养老的老年人占比不足10%,但绝对量也在2000 万人以上,所以入住养老院(老年公寓、托老所)的只是较少一部分老年人,很多地方仍存在养老机构一床难求现象。无论是“9073”或是“9064”都提出要让90%的老人在家庭中完成养老,而机构养老力量的不足又加剧了长期上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因此,从基本国情等角度考虑,居家养老将会迎来进一步的发展,社会化上门服务、专业化运营将助力居家养老服务发展。

第三方养老机构为居家老人提供养老服务

与欧美发达国家在经济高度发展基础上步入老龄化社会不同,我国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的阶段就进入老龄化社会,呈现典型的“未富先老”特征。由于经济发展不均衡,我国人均收入特别是绝大多数老年人收入水平仍相对较低。居家养老作为一种经济高效的养老服务方式,对政府社会来说,居家养老依托现有医院、医疗机构,组织医护人员入户服务,利用互联网等新兴科技建立一套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与机构养老需要兴建养老院相比,大大节省了基建和各种配套费用;对老年人来说,居家养老服务费用一般较低,适合一般绝大部分家庭的承受能力,同时将养老服务延伸到家庭社区,不仅能有效改善老年人生活品质,而且能大大减轻其家庭成员负担,总之,同机构养老相比,居家养老服务是一种投入小、经济和社会效益高的养老方式。

目前,居家养老主要是通过专业养老服务人员上门为老人提供服的方式开展,内容主要包括洗衣、备餐、家电维修等日常照料服务以及摔倒、急性病发作等突发情况的救助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信息化发展升级居家养老模式,多维度解决老人需求痛点。前几年民政部 发改委等六部门发出《关于开展养老服务和社区服务信息惠民工程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要推进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养老服务和社区服务领域的应用,更好地满足养老服务和社区服务需求,释放信息消费潜力。未来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及智能穿戴设备的发展,居家养老可通过物联网技术,智能感知与普适计算等手段,使老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理环境的束缚,在自己家中过上高质量高享受的生活,而且健康安全也更有保障。现代化智能化养老更是科技进步的衍生物。所谓智能化养老,是指运用现代化科技与养老服务有机结合的养老模式。它以互联网、物联网为依托,集合运用现代通讯与信息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为中老年人提供安全便捷健康舒适的服务。 未来,让我们共同期待,让我们共同见证,与广东有幸之家社区智能养老健康快乐连锁走进现代化养老,科技智能化养老新时代,造福中国千千万万中老年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