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地域,一种文化

文化是一个地方的根与魂

文化蕴藏在城乡的每个角落

滋养着每个人的心灵

河套文化从远古走来,悠久的渊源,深厚的积淀,丰富的内涵特质,使其在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融汇聚合中传承下来。

这里地处边疆,世称塞外

却形成了以草原文化为主体的

发达的农耕文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谢生勇摄

这里是少数民族民族的聚居区

但却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强摄

漫步巴彦淖尔

品读河套文化

关于它的故事

这才只是个开始!

丰富的历史遗存

在河套地区,文明融合的历史遗存分布极广,古长城、古墓群、阴山岩画,敖包。有形的、无形的、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既是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是交融发展的历史见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强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段忆河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包长青摄

据史料记载

自元代藏传佛教传入以来

河套地区先后修建过1000多座寺庙

数百年来

这些寺庙完整地保留了

蒙古族古老的祭祀文化和民俗文化

证实着河套文化的传承!

独特的草原旅游资源

河套文化是一座历史博物馆。在巴彦淖尔的阴山以北地区,是广阔的乌拉特草原。

来巴彦淖尔,一定要走进牧民家,喝马奶酒、吃手把肉、住蒙古包、相聚那达慕、祭祀敖包,体验蒙古族风情,做一天“蒙古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乌汉毕力格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冬梅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段忆河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乌汉毕力格摄

一次草原之行

是一次返璞归真的洗礼

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

在旅游中往往会深深地留在游客心中!

大量的人工河

黄河对河套的滋润,不只在它的天成。数千年来,河套人亲水、善水、化害为利,变患为祉,持续2000多年的引黄灌溉,实现了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有机结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段忆河摄

据了解

河套平原上的人工运河、渠

总长度将近2000公里

接近大运河的规模

这在世界上也是不多见的

因而才有了地图上网格状的渠道纵横

有了亚洲最大的一首制灌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蒙摄

如今的河套灌区,有效灌溉面积达1000万亩,建成了全国灌溉密度最大的灌区。

产业道路的创新

河套文化中两种文明的融合点,集中表现在经济发展的农牧结合上,引牧入农、引农入牧、农牧结合,直到今天,仍然成为河套地区经济建设的一条产业化道路。

产业互动的创造,一直推动河套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依托1000多万亩膏腴肥沃,河套儿女酿造出驰名全国的河套老窖以及河套蜜瓜、苹果梨、葵花等特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富庶的乌拉特草原上,培育出二郎山白绒山羊、戈壁红驼、白驼等优质畜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还有乌梁素海的黄河草鱼、鲤鱼以及芦苇、苁蓉等土特产和阴山蕴藏的丰富的矿产资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

河套文化是一笔巨大的资源优势

也是一笔难以估价的资本!

黄河北,阴山南

八百里河套米粮川

···

河套大地富饶肥沃,景色天成

河套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欢迎走进巴彦淖尔

倾听河套大地的点点滴滴!

文:摘自《河套文化—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

融焦聚的光辉典范》

作者:宋启超

图:已标明来源,部分来源网络

编辑:杨洁、魏梦琼

监审:杜毅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