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码这篇东西,绝对不是因为我们单位自己在做这类产品。

放心吧,我全文都不会出现自己的商品。

实在是,最近这些年,找我打听这事情的人太多了,我每次唠叨得嘴烦。

这样,在开始之前呢,有必要把几个概念,从我本人认识的角度,先跟大家讲清楚。我们希望在循序渐进聊概念的过程中,把这个事情跟大家尽量扯透彻。

数据可大不可小

每次一听到人家提这事,跑不了的俩词儿就是“大数据”和“互联网+”。

先说大数据。

有次陪个工业地产的开发商去人科技公司考察,对方也是折腾智慧园区的,所以那开发商一上来就问:

你们的数据是哪儿来的?

有多少?

多少钱一条?

可以精细到什么程度?

……

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我觉得吧,这些人脑子里的场景,还停留在2005年前后,街头巷尾那些个穿皮夹克卖光盘的小伙子身上。

“绝密!长沙市正科级以上公务员电话号码本!”

“现场可验!长株潭三市中小企业副总以上级老板手机号码。”

“天下无双!中国XX银行存款余额五十万以上持卡人联系方式。”

……

在我看来,一个企业,甭管是体制内的国企,还是自己在市场上拼杀的民营单位,但凡纯线上折腾数据,一定是“可大,不可小。”

记住了啊,我现在说的是“纯线上”。

什么是“大数据”?什么又是“小数据”?

咱还拿园区开发商最关心的“智慧园区”来举例,比方说有一个折腾大数据的公司,他说他的产品能帮助你的园区招商,助推那些中小企业来买你的厂房、租你的办公楼。

那你就要注意了,这样的“大数据”,他就应该是通过算法来告诉你,你的受众对象,他们“群聚”在什么地方,他们平时的活动路径有什么规律,喜欢在什么地方吃饭,平时有哪些消费特征,在路上堵车的时候这些中小老板一般喜欢将车载收音机定格在哪个电台……

这些都是你制定招商策略的决策依据。

但只要对方是做“纯线上”的科技公司,那你就万不可以奢求对方一签合同就提供给你一文件夹的手机号码,这样面记载着某某企业的老板姓甚名谁,需要多大面积的厂房,他的手机号码是多少,微信号是多少,家住哪里,车牌号码……

那种,就跟十几年前街头巷尾贩卖的数据光盘一样,叫做“小数据”。

小数据只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他在蒙你。十个号码打出去九个是假的,就算是真的,充其量也就是某某公司的前台座机号码,运气好的话,你打过去能听到一个前台小姐甜美的声线。

第二种,这些号码是真的,确实是某某公司董事长的手机号码。那么我告诉你,如果这个科技公司是靠纯线上手法弄来的,那么,你们就是在从事违法交易。

因为这种数据,只有公检法机关,根据执行公务的需要,依法调取,否则,必然触犯公民隐私。

君不见你自己的手机号码被物业公司透漏给那些个乱七八糟店子的销售员后,你自己有多烦?

所以上次不记得是走访哪家企业了,那老板信誓旦旦的说,他跟税务局的某某人关系铁到共享老婆,所以给你的企业数据都是真材实料——这种人您最好还是敬而远之吧。

互联网带了“+”号之后,你只会更累

四年前,我有幸听过易宝支付唐彬老板的一次讲课。

“不要把‘互联网+’看得多玄妙,那不过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和工作习惯罢了。”

我们大家可以静静地思考一下自己现在的互联网生活。

你想找一群人办个什么事,不再需要从下往上一级一级走流程,不再需要一个一个先做私下联络再开会,直接拉个群,然后@一下为头的那个人,把消息一放出去就OK了。

或者把你想要发布的信息往朋友圈一贴,静静等候大家的关注和回复就行了。

你是轻松了,人家呢?

我们就拿大大小小工业地产的开发商老板来说,每天你的手机不充电半天就告急了吧?

招商群、媒体群、企业家群、物业群、项目群……哪怕中午靠在椅背打半个钟头的盹,眼睛一闭,一睁,手机里就是一片的红色“@”符号在等着你。

要我说,这就是所谓的“互联网+”,只要是你的用户,不管客商、员工、供应商还是有关部门的官员,他们随便什么事情,都能第一时间找到你,即便你还是可以按照程序要求底下的团队一级一级来处理,但是在互动上,在信息的互通上,你要随时随地的参与、获知、做出回应。

对“大数据”和“互联网+”有一个共识之后,我们再继续掰扯掰扯“智慧园区”。

你究竟要干嘛?

如果你是一个体制内国营企业或者干脆就是开发区管委会自己的园区投资公司,给自己的工业地产项目折腾一个所谓的“智慧园区”,纯粹是为了形象工程,给领导年底的政绩贴贴金的话,那么您现在就可以洗洗睡了,明天一早就去市场上调研几个搞智慧园区的科技公司,百度上搜一搜联系方式,做一个比价表,然后约过来搞一场竞争性谈判,招个标整个方案,做一个个性化定制式的系统构架,把视觉设计弄得高大上一些就可以去交差了。

真是比我现如今的肾脏还要虚。

如果要玩实在的,你就要注意了,但凡遇上那种一撩开嗓子就嚎“我们单位开发的‘智慧园区’系统什么都能做”的人,你就不要再见他第二次了。

是的,先扪心自问,你自己到底要什么?

现如今在长沙的工业地产圈子里,能够称得上不肾虚的“智慧园区”都有自己的业务侧重点,大体来讲有两个方向。

第一个:招商去化。

第二个:园区运营。

至少在目前,就我在长沙的所见来说,虽然都叫“智慧园区”,但这绝绝对对是两类活,现阶段谁都别妄想通吃。

先说第一个,您一定要先弄清楚对方是怎么赚钱的,如果你连对方是怎么盈利都搞不明白就盲目用他的东西,那你自己还赚个P啊!

“纯线上”可以有,“线上+线下”也可以有

工业地产的招商对象大家都知道,中小微实体企业嘛。

所以如果你们在谈的“智慧园区”项目是冲着招商去化的目的,那么最要关注的,就是“企业数据”或者“企业家数据”了。

我们还是拿税务局的官员来举例。

比方说,税务部门的某个老领导,他在职的时候因为工作的需要,必须要去采集和分析大量的企业数据,当他退休或者下海的时候,他即便把电脑里的所有资料都交接给继任者,自己不带走一片云彩,难道说你还能抹掉他脑海里的记忆吗?

那么,他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海量企业数据,来玩一个“智慧园区”的科技公司可不可以呢?

当然是可以的,但是就看他提供数据的方式了。

之前说过,他可以通过自己积累的数据,来分析和测算这些企业家的行为特征,从而给工业地产的营销团队提供策略支持。但是他绝对不允许直接把某一个企业家的私人信息透露给你,因为那些信息是当初某某企业家为了报税的需要提供给税务局的,从法人主观意愿上来说,可不是为了某个工业地产项目好卖房子来提供的,因此你这样透露的话,那就是侵犯他人隐私,你就等着接法院传票吧。

再说一次,“小数据”不能直接做。

有人就说了,我们搞“智慧园区”来协助招商,最终就是要让大数据转化成精准的小数据啊。

没错,所以你一定要重点观察他的转化过程是怎样的。

对于做“纯线上”的科技公司,你去人家那里考察的时候,就要看他是不是真的有一个“客服部门”在不停地打电话、聊微信。

“您好,请问是某某公司的王总吗?我是……,想咨询一下您近年是否有搬迁公司,或者异地开设分支机构的需求呢?……我们可以免费为您发布和对接这样的需求,并且在政策指导和入园谈判上提供协助,如果您没有这样的需求请原谅我的打扰,如果有的话可否占用您十分钟的时间简单聊聊?”

这就是合法的转化,用纯线上的方式,将海量的大数据洗出有真实需求的小数据,哪怕是按条数卖钱给你,那都是正道。

还有一种单位,他是“线上+线下”。

这样也是可以的,他们往往对外呈现出一种活动公司、会务公司或者传媒、商协会一类的形态。

他们并不是用“客服呼叫中心”的方式去洗数据,而是采用另外一种方式——做活动。

他们也在自己海量的数据包里打电话,不过内容不同。

“您好,请问是某某公司的王总吗?下个礼拜四在……有一场大型的银行-企业对接会,想邀请您参加,活动的内容我简单跟您说一下……”

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把数据包里的企业家拉到现场,然后植入各种园区经济和工业地产的内容,一次一次现场把小数据的真实需求给洗出来,筛出另一份联系单,做后期跟踪服务。

这种“智慧园区”公司一般这样跟您谈生意:

“明年,就在你们的工业地产项目,你们提供场地,做好会务服务,我一共给你做多少多少场活动,每场按照你们的产业定位需求确保到位多少名企业老总,你们每场付我多少钱。”

这就是“线上+线下”,这也是可以的。

所以这样一来,大家的思维主线也就要清楚了,但凡那种把一个网站、一个APP或者一个微信小程序吹得天花滥坠,每天多少访问流量,多少关注多少点赞,特么就是不跟你说如何从大数据洗小数据,就要你掏钱把自己园子的信息挂上去交各种年费会员费,整个公司养满屋子IT人士看不到一个客服妹子,一年到头啥活动不搞的,那您也就当他是个花瓶好了,纯粹就是一做网站的工作室而已。

五字辨真伪:数据哪来的?

我自己就遇到过这种乌龙团队,尼玛公司成立才两年,他说他的数据是十几年服务工业地产行业积累下来的。

这特么不扯淡吗?

以前还看到过一个神人,他说他在全国好多城市的写字楼啊、工业园啊、专业市场啊,都布置了高科技的传感器,直接从卫星上调企业数据。

我且不论你是不是有这么神奇的设备构架,或者说你有没有这么多银子去采购和安装,问题是你凭什么把自己的传感器布放在别人企业的家门口?谁给你的权力去采集别人的数据?

数据的合法获取在民营企业这个层级来说,只有两种手段。

第一种靠积累,你说百度哪天也搞一个“智慧园区”的分公司来折腾企业数据,这个我信,人家有这个基础。

第二种靠导入,不难,我简单说下方法论啊。

第一步,导入粗糙数据样本,百度、中国电信黄页、58同城、赶集、企信宝、天眼查……多了去了,你可以不花一分钱就把样本包做得盆满钵满。

第二步,最关键,你要设计出科学的算法,把粗糙数据包打标签,设引擎,做字段,分析出有价值的大数据。这个就是“智慧园区”的核心技术。

第三步,洗。之前我说过了,或者靠客服,或者靠活动,按主题分节奏一批一批地将真实需求的“小数据”洗出来,这是你向市场转化成数据商品的临门一脚。

招商型“智慧园区”的算法路径

现在做得比较成功的大数据算法,就是“推广策略”。

一个城市,加上周边的区县,那么多的户外广告位,其实售价都不菲的。你一个做工业地产的老板,又不是卖洗发水的,你能365天不间断满城市铺?

比如说某某生物医药产业园,他们招引的就是做生物医药的企业,“智慧园区”通过大数据动线测算,在我们城市,有那么一群做药的老板同行,虽然家住的地方都相隔很远,但是他们似乎有一个行业组织也好,或者自发的也好,每个月会在某某会所开一个小型的行业会议,或者每个礼拜六会在某某茶馆打一宿麻将。

这就足够了,我不需要知道每个老板的手机号,知道了也没用。我现在只需要在大致的时间段,在某某会所的地下停车场,把道闸广告全都上我园子的宣传,在某某茶楼的餐盘果盘的垫纸,印上我的广告海报就足够了。

这是一个很浅显的例子啊,开发商可能会觉得很难,但是对于一些网络科技公司来说,他拿样本数据和一些地图软件、消费软件去做动线配比,是一种很容易很轻松的事情。

运营型“智慧园区”我真心劝您自己做

因为只有开发商自己是最好做这件事情的。

一个工业地产园子,靠互联网大数据工具来支撑运营,首先你要把所有入园企业的各类信息导入进去吧?

交给别人做,你放心?你舍得?

你不怕他回头就卖给你的同行?

更关键的是,有很多东西,明明你可以不花钱的。

也就是这篇东西的标题,我为什么要写“唾手可得”的原因了。

我就遇到过这样的例子。

在长沙,国家级的五个开发区,政府要求这里面的工业地产项目,强制自持比例要40%以上,那你就不得不安安心心呆在这里搞园区运营。

但是,商人赚钱,天经地义。

他虽然是不得不做这件事情,但是脑子里总在想,我辛辛苦苦养活一帮子运营团队,不能给入园企业当免费保姆吧?他们能不能赚点儿什么钱至少自己养活自己呢?

然而很明显的一点就是,他们很难很难直接问入园企业要钱。

“老子能掏钱买你的厂房,租你的写字楼,付你的物业费,那我就已经是你的客户,你的亲大爷,已经让你赚到饱了,安安心心伺候好大爷那是你的本分,还想要钱?门都没有!”

我认识的一位开发商,一百多亩的园子里,两百二十家中小企业,每天两万多号人上下班,运营工作累得要死,有次他去银行搞贷款的时候就在琢磨——我园子里这么多企业,谁不要像我一样融个资什么的,为什么我不能去赚银行的钱,提个篮子呢?

一拍脑袋他就去了。

几家银行,还有专门给小微企业放高利贷的担保公司、民间借贷公司也来了,逛了几圈一个都没谈成。

人家金融机构说了:

你一个开发商,你能给我提供什么?

你说你把企业聚集起来,我需要你来聚集?难道说你的物业公司还能把整个园子封起来不让我的业务员进去?我在你园子对面打个户外广告貌似也不需要你来批准吧?

你说你能给我介绍客户?你介绍谁?你怎么介绍?客户是你的入园企业没错,但是你能给我提供融资担保,还是能帮我降低风险控制难度?

现如今早就过了“介绍一个电话号码就能提篮子拿钱”的时代,你想抽佣金可以,但是你得干对我有价值的活。

想破了脑袋,后来他自己做智慧园区了。

他投了一笔钱,免费给入园企业做门禁打卡系统,车位的智能监控,园区食堂小卖铺文印店的手印环境折腾了一个一卡通,通过优惠打折的方式吸引入园企业的职工干部都用上。

水电网传感器全部植入,理由是方便工程部及时查漏维修。

代报税等财务服务也免费在企业服务站提供给入园老板们。

这一来,他的“智慧园区”就有活干了。

你想啊,如果你有了上述工具,是不是可以24小时不间断帮那些金融机构做辅助的风险监控?只要他的算法科学合理,这些传感设备检测到的信息流和资金流,随时可以侧面判断一个入园企业的生存状况和变化状况。

这也就成为了那些金融机构,最终肯认他这道篮子的基础。

零点了,眼皮直打架,有关“智慧园区”的话题其实还码得很浅显,以后有机会再跟大家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