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当便意来临时,忍着忍着就不想上厕所了;在公共场合,想放屁时憋着,屁就不见了;在被窝睡觉时,尿意来临,等一等,尿意竟神奇地消失了。大家想过没有,这些被憋回去的“屎尿屁”,去哪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些憋着憋着就不见的想法去哪了?
一、憋回去的尿,就储存在膀胱里
憋尿分主动和被动,常见情形都是主动的,比如在公交车上突然有尿意也只能憋着。也有的是被动,比如要做B超检查时。大多数人是第一种情况。
成人膀胱能承受的尿液平均为350-500ml,但是,膀胱并不是达到350ml之后才会让我们产生尿意的;正常成年人膀胱尿量达到150-250ml时,就可以让我们产生尿意。
如果没有排尿的条件,大脑就会告知膀胱,再憋一会。在肾进行过滤、重吸收之后,形成的尿液会通过输尿管流入膀胱中储存起来。当膀胱中的尿液超过了500ml就会产生疼痛感,就必须找地方解决了。
二、憋进去的“便”,还是在直肠里
便便在我们身体内储存到了30-100ml左右,就会让我们产生便意。但是如果没有抓住这个便意,而是强行憋便的话,直肠就会逐渐耐受这个容量,等到了300ml左右,才会重新让我们出现便意。
在直肠中,便便会被反复地被榨干水分,水分被直肠吸收,便便的体积大大缩小,我们就不会觉得那么想要排便了。所以憋了一次便,可能2-3天都不会产生便意。
这样的话,大便中的毒素在体内积累时间过长,有害物质被肠道吸收,就会出现精神委靡不振、头晕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长期如此,肠道中的菌群环境可能会被破坏,从而导致便秘、肛裂、痔疮等一系列肛肠疾病。

三、有屁不放,憋坏五脏
对于大多数健康人来说,屁憋就憋着了,没有关系,过会儿找个私密的安全环境,尽情释放掉就行。但是!最好别把“憋屁”变成一种习惯,时间久了会危害健康。
如果长期憋屁,这些有害物质排不出,会被肠道黏膜重复吸收,出现胸闷、腹胀等症状。臭气积在体内会导致腹痛,使消化吸收的功能降低,甚至影响大便的排泄,出现便秘。

如果长期不能排出体内的这些废气,会使体内的器官受到严重影响,特别是肝脏这类解毒器官的负担加重。长此以往,会减弱肝脏的解毒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