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渡口村坐落于郏县县城东北,距县城8公里,三面沃野,一面依水,一向有“东列黄岗千古秀,西邻蓝河万代青”的美誉。它位于蓝河岸边,因渡口而形成村落,是第二批中央财政支持范围的中国传统村落。

明朝初期李姓族人从山西省洪洞县迁徙而来,安营扎寨,繁衍生息。五百年前这里曾是万里茶道上的一个驿站。村中一石碑记载,清同治年间此地为李渡口镇,1934年复名隶属郏县三区,1947年属冢头镇,1958年更名李渡口大队,归冢头公社,1984年复名李渡口村,隶属冢头镇至今。

李渡口村是万里茶道上的一个驿站和码头,从清朝到民国,水运、陆运都从这里经过。从福建的武夷山夏梅村到俄罗斯的恰克图,从清代到民国初年长达两个多世纪的时光里,这条古商道往俄国运送了25万多吨茶叶,其价值至少有100万两黄金。明末清初时,这里成了远近闻名的商贸集聚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渡口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蓝河水以“S”形穿寨而过,东岸繁延生息。村内尚存传统建筑830间,其中明清建筑630间,形制各异,以中原建筑风格为主,兼容渡口枢纽文化,连片成群。现存的有“文秀才”李泽之故居、寨首李冠儒故居、李南娃花行、宏运屠行、兴隆酒行……一处处规模宏大、雕饰繁复精美的老院,犹如一座展品丰富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证明着这里曾经的繁华与荣光。

从建筑的形制看,部分建筑规格较高,屋顶有五脊六兽,大门口有凤和鹿的图案。“凤和鹿,就是俸禄的意思,表示这家主人是公职人员,吃国家俸禄。

格局以北方四合院为主,以两进和三进院落形式居多,前有门楼,中有过厅,后有堂楼,东西建配房(楼)。红石基础,砖木结构,部分房屋五脊六兽。古楼、古房、古窗,保存完好。

建筑群的木雕、石刻工艺,与房屋建筑相得益彰,有方形、圆形、古钱币形石窗,有透雕镂花木门窗,飞禽走兽、人物鸟虫等。

寨首、开明绅士李冠儒老宅,现存有西厢房三间两层,面阔10米,进深4米,过厅楼三间,面阔10米,进深5.5米,出地平二层,红石基础。后有西厢楼房三间,面阔10米,进深4米,堂楼三间,面阔10米,进深5.5米,砖石结构,五脊六兽。门前四级红石台阶,坐北朝南,该宅院保存较完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清时期,寨内人口逾千,商号几十家,四方陆路,车如流水,骡马相连。当时寨内既有屠行、酒馆、药铺、花行和染布行。又有冀中毛和李才娃旅馆,李老陈和王清现银货,以李冠儒为首的卷烟厂以及李风朝煤行,各行各业,生意都很兴隆。据《郏县志》载,清同治三年(1864年)全县共有25处集贸市场,李渡口为其中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家药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此旅游的人们都要登上二楼留下一张珍贵的纪念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有关专家考证,这座红石青砖楼房上雕刻的图案精美考究,寓意丰富美好,被称为中原第一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今,这里还保留着古朴而又传统的生活方式,延续着世代传承下来的民风民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冢头镇以乡村振兴为契机,充分发挥李渡口村厚重历史文化优势,实施了包括村潞银文化广场重修、村内主干道改造、李大线公路建设、明清古建筑修缮、古村整体提升工程项目和十万亩花海等在内的“十大旅游振兴项目”。

进入腊月就是年。临近旧历新年,郏县冢头镇首届文化旅游节在李渡口火热开幕!盛况空前的数十家乡村土特产、民间艺术百团表演赛、千人饺子宴、书法名家义写万副春联等活动,反映了当代农民的勤劳淳朴和丰收喜悦,再度彰显了李渡口曾经的繁华富足,传递了浓浓的乡愁情节,承载了厚重的传统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淳朴憨实的农民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载歌载舞 ,享受着丰收的喜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观看演出的村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演出比赛结束后,进行颁奖仪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饺子宴,在李渡口村一年一度。进入冬季后 农活相对清闲,村里就组织烹饪技术较好的村民自己动手,宰杀自己喂养的猪羊,拿出自家地里种植的小麦面粉,包饺子,蒸馒头,供村里老人、小孩等人员食用。今年,他们呈现了千人饺子宴、传统肉片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古村口架起了六口大锅,用木柴为火,取甘泉为汤,煮下了一锅锅喜庆的农家水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位老人说,还是现在的时代好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围着磨盘品尝着李家御用厨师亲手熬制的肉片汤,享受一番儿时的幸福时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方圆三里五村的农民都纷纷来到表演现场,带来了自家的土特产,进行出售交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冢头自有牛肉选用郏县红牛为原料,经过祖传的秘方腌煮,其味醇香、厚重,远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创业的打拼者,出门时都要带上几斤食用,以寄托浓浓的思乡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导读链接:

1、兰河:兰河属淮河流域沙颍河水系,是北汝河主要支流之一。该河发源于禹州市神垕镇西北李家山,经禹州市鸿畅乡小赵寨进入郏县安良镇牛庄村,直流南下,贯穿安良、冢头、长桥三个乡镇汇入北汝河。河道干流全长57平方公里,总流域面积311.5 平方公里。古代是当地漕运的主要河流。大约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河水断流。近年来,郏县实施引汝入兰工程。兰河治理工程的实施,保护耕地面积9.9万亩,受益人口7.6万人。使兰河的防洪能力将由目前不足10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除涝标准由不足5年一遇提高到5年一遇,大大减轻洪水威胁,确保汛期安全度汛。

2、五脊六兽: 五脊六兽是中国宫殿式建筑,有上脊五条,四角各有兽头六枚。五脊,指大脊(正脊)及四条垂脊。正脊两端有龙吻,又叫吞兽。四条垂脊排列着五个蹲兽。统称“五脊六兽”。这是镇脊之神兽:祁吉祥、装饰美和保护建筑的三重功能。古代中国建筑为木结构,以兽镇脊,避火消灾。于两坡瓦垅交汇点,以吞兽严密封固,防止雨水渗漏,既收装饰美,又收护脊之实效。五个蹲兽分别是:狻猊、斗牛、獬豸、凤、狎鱼。脊兽最初用陶烧制,明清之后讲究规格排场,就变为琉璃材质,原初的目的是保护屋顶的铁钉和木架,防止漏雨。随着封建王朝的思想逐渐禁锢,才有了严格的等级意义。其实,所谓“五脊六兽”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种装饰,尤其像古代宫殿、庙宇,比如北京的故宫、雍和宫等,这些建筑的房脊上,有很多小动物,这些人造的小动物就是所谓的“五脊六兽”。民房一般是不能安这些东西的,但也有例外,一些有功名的大臣经皇帝特许,也可以安装,被称作“仪脊”,以表示特殊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