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近一个月的“中石化事件”终于落下帷幕。昨日,中石化对其全资子公司联合石化的套期保值业务期货端亏损事件作出了最新回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中石化公告称,经核查,所属全资子公司联合石化在采购进口原油过程中,由于对国际油价走势判断失误,部分套期保值业务的交易策略失当,造成某些场内原油套期保值业务的期货端在油价下跌过程中产生损失。2018年联合石化经营亏损约人民币46.5亿元;但同期,与国际标杆油价相比,联合石化为本公司所属炼油企业采购进口原油实货节省成本约人民币64亿元。

中石化还表示,目前,中国石化(600028)及联合石化生产经营情况一切正常。

期货套保为中石化原油现货端节省下64亿

此前,市场上预测中石化将亏损数十亿美元,折合起来约几百亿人民币的亏损金额如今被实力辟谣。虽然联合石化套期保值业务期货端的具体亏损数额还是没有被明确披露,但无疑是小于此前预期的巨额亏损数。

同时,中石化公告中也明确显示,与国际标杆油价相比,联合石化为本公司所属炼油企业采购进口原油节省成本约人民币64亿元。这也意味着,虽然联合石化所进行的套期保值业务造成了亏损,但随着油价的下跌,中石化现货端进口原油的成本也有所下降。而且其现货端节省的成本金额也超过了期货端的亏损金额。

这也再次印证了所谓“套期保值失败”、“套期保值亏损”,往往是指企业套期保值时在期货、期权等衍生品头寸上遭遇亏损,现货端的盈利和成本的节省反而被忽视。此次联合石化套期保值业务的期货端虽然有一定亏损,但中石化在现货端进口原油的成本也在下降。所以整体来看,中石化的亏损呈现可控状态。

企业套期保值需要制作保护伞防范风险

从国际上看,套期保值是国际石油公司的普遍做法,有助于平抑价格、对冲风险。作为全球最大的炼油商,中石化2018年加工原油约2.46亿吨,进口原油比例约占85%,全年进口原油价值6000多亿元人民币。而一直以来,套期保值业务也都是中石化降低原油采购成本、保证公司生产经营平稳运行的重要手段。

根据中石化公告内容,为了使中石化所属炼油企业能获得稳定的原油现货,规避现货价格风险,降低进口原油成本,联合石化按照有关规定从事原油套期保值业务。中石化在日常监管过程中发现联合石化套期保值业务出现财务指标异常后立即停止相关交易,对主要负责人停职处理,并及时披露相关信息。

当前,中石化表示已责令联合石化深刻接受此次事件教训,加强市场研判,提高危机应对和风险管控能力,完善有关制度,严格执行纪律。并要求全系统企业举一反三,强化合规经营意识,识别防范风险,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无论任何人有任何违规活动,都将依规严肃处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石化对其套保业务操作失误的反思其实也为市场上所有有套保需求的企业敲响了警钟。

方正中期期货总裁许丹良就表示,企业在利用衍生工具进行套期保值时,要做到严格按照套期保值的基本原则进行操作,杜绝发生衍生品头寸超过现货头寸的投机行为。同时,要正确把握套保操作的头寸规模,为对冲现货端风险而在期货或期权市场上建立相应仓位规模时,须与现货端风险敞口的规模相一致且期货期权对应的现货标的与现货实物一致或高度相关。

此外,相关企业需增强自身研究能力,了解相关衍生品的定价、流动性、风险收益等特征。同时要用科学合理的内控制度制约自身的投机冲动,在进行套保时不以盈利为目的。也只有在准确认识套期保值的基础上,企业才能将现货和期货有效结合,从而建立合理的考核标准,才能更加合理的利用衍生工具进行套期保值,实现稳健经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源自期货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