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周琦

继1月15日收购国能电动汽车瑞典有限公司(NEVS)后,恒大健康(0708.HK)在新能源领域又有大动作。1月24日晚,恒大健康发布公告称,拟斥资10.6亿元人民币收购装机量位列国内前十的动力电池企业卡耐新能源的58.07%股权。

>> 恒大造车投入已超过260亿元

卡耐新能源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企业。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国务院国资委直属机构)与日本电池巨头ENAX共同创立,技术来源于被誉为“锂电池之父”的小泽和典及其研发团队,是国家动力电池和电池系统系列标准的主要制定者之一。

据悉,卡耐新能源目前拥有超300人的全球研发专家团队,技术团队超过1500人,在上海、江西、广西、江苏拥有四大生产基地。2018年,卡耐新能源动力电池装机量在国内动力电池企业中排名第十,软包动力电池装机量稳居行业前三。

业内人士分析,此举意味着,恒大从更深层次地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这不是恒大第一次收购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企业。虽然与FF不欢而散,但恒大的“造车梦”并未止步。

1月15日,恒大健康斥资9.3亿美元,收购NEVS的51%股权。NEVS成立于2012年4月,承载了已倒闭的著名汽车品牌萨博汽车的技术和资产,并已于2012年8月31日完成对萨博汽车有限公司、萨博汽车动力总成有限公司、萨博汽车模具有限公司资产的收购。

2018年9月,恒大集团还与国内汽车经销商巨头广汇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投入144.9亿元入股广汇集团。

业内人士认为,收购NEVS,最多算是获得了一张造车的入场券,而电池,则是新能源汽车成败的核心之一。恒大则选择了更深度的产业链切入方式,目前的投入已超过260亿元,其对于造车的坚定态度已显露无疑。

>> 业内人士不看好恒大造车

近年来,国内房地产市场在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发展速度逐渐趋于理性。尤其是2018年,全国房地产市场整体趋紧,不少房企纷纷转型,开始向多元化产业布局。

在中国制造业发展规划中,新能源汽车领域目前是最为明确,吸引了一大批公司进入汽车领域。

此前在恒大法拉第的揭牌仪式上,恒大健康副董事长彭建军披露了恒大法拉第未来的10年战略规划——公司计划在中国华东、华西、华南、华北和华中地区,建设五大研发生产基地。10年后,年产能计划达到500万辆,覆盖高端、中端及入门级。

2018年4月24日,工信部与国家发改委、科技部三部委联合印发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显示,预计2025年中国汽车产量将达到3500万辆左右,新能源汽车占汽车产销20%以上,自主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达到80%以上。

也就是说,按照国家发展规划,2025年中国自主新能源汽车产销的目标为560万辆以上。恒大法拉第预计2028年500万辆的年产能,接近2025年全国自主新能源汽车产销目标的90%。

恒大与FF的纠纷发生后,知情人士透露,恒大并未更改其造车目标。

有业内人士认为,虽然恒大实力雄厚,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资历尚浅,想在众多早已开始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国内外厂商中抢得如此大份额的市场,难度不小。

对于恒大进入造车领域,研究机构文凤汽车创始人张志勇并不看好。“众多投资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资本,来自各行各业,而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这个长跑项目中存活下来的企业只是少数。目前进入新能源领域的资本鱼龙混杂,新能源车企本身也良莠不齐,个别企业甚至只是为了炒作一把,忽悠投资人,最终能活下来的企业不会很多。”

>> 恒大本身并不缺钱

2018年年初,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曾表示:“一味追求规模的恒大已经过去了,对今后的恒大来说,利润的重要性高于规模”。

短短半年时间,一个多元产业集团构架就落了地,恒大的执行力度可见一斑。其实,恒大此前也曾展示过其执行力——恒大冰泉从立项到面世只用了3个月的时间。

虽然业内人士一直强调,“汽车不是用钱堆出来的”,但资金显然是当前新兴造车势力最大的痛点。恒大则与这些车企不同——恒大本身并不缺钱。

1月23日,中国恒大(3333.HK)公告,公司在1月22日和瑞信、光银国际、中信银行(国际)及瑞银订立购买协议,公司将合计发行共计30亿美元的债券,发行日期为1月25日。

此前的2018年10月30日,中国恒大发布公告,成功发行2至5年期合共18亿美元优先票据。

先后创下中国企业2018年来最大规模的美元债纪录,恒大的融资渠道已打通。

业内人士认为,在解决资金问题后,恒大目前面临的最大难题在于,汽车全产业链能不能打通。此前,恒大曾投资的粮油、乳制品及矿泉水业务,以及和FF的合作,证明恒大在跨界发展上尚缺乏一定的经验。

不过,许家印在地产和足球方面也曾是门外汉,但他正是凭借着地产和足球,登上中国首富之位。如今,他的“造车梦”,真能实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