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员工身处基层,位于操作一线或是市场一线,每天接触的都是现实的具体工作,同时也能直接感受到各种问题的存在,能观察到各类机会点,创新点或是管理漏洞,甚至是风险隐患所在。

按说,员工有义务向公司管理层提出这些信息点,来推动公司的管理机制完善,提升工作效能,或是封堵管理漏洞,提前预防各类风险隐患。这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发挥了员工的脑力价值能看、能想、能提出解决方案。可是,大多数情况却是:员工明明知道这些情况,但不上报。有好的提升点不说,有问题也不说,为啥呢?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嘛。

为什么员工拿着公司的薪水,却对公司的发展如此冷漠?甚至是丝毫不关心?难道都是员工自身的素质问题?难道老板眼都瞎了?尽招些烂人来公司?

客观来说,新员工刚进公司的时候,看到机会点也好,自己有创新思路也好,还是看到问题也好,也曾经想积极上报的。只是管理层缺乏对应的管理机制,导致员工的热情受挫,冷了心,从此之后兴趣索然,看到也不说了,比如说:

1. 管理层没有主动设置意见沟通管道,员工有意见也不知道通过什么形式,找什么人去说。

2. 情况上报之后没反应,一直没有个反馈回来,且不说对员工所提情况的具体回应,连接收到与否,都没有一个反馈。员工感觉这情况汇报上去之后,就石沉大海,那就说明领导压根就不重视,也不感兴趣。甚至,这个领导也没把员工的提议放在眼里,连个起码的反馈礼貌都没有。

3. 管理层在收到员工提议之后,直接否定和打压的,强调员工要安心本职工作,不要东想西想。

4. 在员工提出意见之后,管理层要员工自行想办法解决,等于是直接增加了员工自身的工作量和考核指标。

5. 员工提出的有价值信息,公司没有给予对应的价值承认和奖励,哪怕是精神层面的。

6. 管理层觉得员工提出的信息有价值,要求其他员工有所重视,或是增加对应的工作要求和考核标准,这就等于增加了其他员工的工作量,容易导致其他员工对提意见员工的忌恨和排挤,认为这个员工为了出风头,给大家带来麻烦了,就是大家的公敌!

总而言之,新员工刚来的时候,对公司的运营和发展是有热情的,也是愿意积极参与其中的,但热情在被受到打击之后,必然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问题的原因也就这么几点,对应的解决办法也不复杂:

1. 明确内部的意见传送管道,什么样的问题,可以提给什么层级的管理者。同时,作为管理者,在收到下属的提议后,要第一时间表示收到信息,在研究之后,给与理性的答复,有价值的信息,要热情肯定。即便是没有价值的信息,也要客观的解释说明。

2. 员工所提出的建议,可以由员工自行选择,是员工自行进行研究尝试,还是交由公司来进行研究解决。毕竟,有些员工是研究兴趣,而有些员工只是提出而已,这方面要尊重员工的选择。

3. 必要的保密工作,有些公司的内部氛围不是很好,某些员工安于现状,不但自己不思上进,还喜欢嘲讽积极上进的员工,或是打压排挤。所以,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管理者需要做好保密工作,若涉及到对众员工工作量或是考核指标的增加,管理层应从自己的角度提出来,自己来做这个恶人。

4. 最后一句老生常谈的,建立合理化建议的收集和反馈机制,对于有价值的提议,应给予承认,并在经济层面体现出来,至少,也要在精神层面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