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有道德的正人君子,并不会因为他人看不到就放纵自己。春秋时期的卫国大夫蘧伯玉,就是这样一位“不欺暗室”的君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欺暗室

刘向《列女传》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有天晚上,卫灵公和夫人同坐在宫内,忽然听见了车子行进的声音。待车子行到宫殿外的瞭望楼台那儿,声音就停止了了。过了一会儿,车子离开瞭望台,才又有了声响。

卫灵公询问夫人说:“你知道这是谁吗?”

夫人肯定说道:“这一定是蘧伯玉。”

卫灵公说:“你怎么知道是他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卫灵公(剧照)

夫人如此解释道:“按照礼制的规定,经过君王的门口,应该下车。看见了为君王驾车的马,手应凭依着车前的横木以示敬重。凡是忠臣和孝子,不会张扬自己的节操,也不会在没人看见的地方,就为所欲为。”

夫人接着说道:“蘧伯玉是卫国的贤大夫,仁而有智,对于尊长很是敬重。这样的人,一定不会在人看不到的地方,就不守礼节。所以我知道,那个在黑夜里还如此守礼的人,一定是蘧伯玉。”

卫灵公派人出去探个究竟,果然被夫人说中了。但是卫灵公却故意对夫人说:“你猜错啰,这不是蘧伯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卫国

只见夫人斟了杯酒,当即拜贺卫灵公。

卫灵公不理解为什么夫人要恭喜他,夫人解释道:“原本我以为卫国仅有蘧伯玉一位贤臣,没想到现在卫国,竟还有人可与他相提并论,这样您就有两位贤臣了。一个国家有更多的贤臣,这是国家的福气,所以我才会庆贺主公呀!”

卫灵公听罢,不禁叫好。他也不忘将实情告诉夫人:“夫人确实没猜错,那人确实就是蘧伯玉。”

只在别人面前不做坏事,归正行为,还不能算是一位真君子。蘧伯玉暗室不欺,说来简单,但在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在那些没人看见的角落,又有多少人都能做正呢?有人常常做不到,有人大致能做到,有人时时刻刻能做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贤臣

一个人做得越扎实,不仅身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而且起心动念都能时时归正自己,相信自内而外散发出的气质,才会越加纯正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