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9-02-24 16:00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通讯员 林子周 蔡存会
东山下蔡氏族人在白鹤仙师练武场前练武场表演拳术。(林子周/摄)
近日,笔者陪同央视“地理·中国”栏目组总导演陆辉到矾山采风时,意外地发现了一个盛传300多年,影响着浙南闽东十几代人的民间秘密拳种。它就是浙南闽东一带赫赫有名的“东山下拳法”(全称“南少林拳东山下法”)。随着调查工作的深入,这个神秘的民间拳种,已经逐步浮出了水面,它将为文化苍南的建设,增加了一个崭新的内容。
在清宫档案库中,记录了“天地会”创立的一段悲壮历史,这就是著名的“西鲁故事”。
康熙十三年,“西鲁国”入侵国境,官兵抵挡不住,朝廷张贴皇榜招募天下勇士,许诺退兵者封侯赐爵。南少林武僧们自愿揭榜请缨,奋勇杀敌卫国。不料得胜回朝,康熙却怀疑少林寺有反清复明的精干力量存在于南少林中,于是于深夜突然火烧南少林寺,屠杀为国杀敌立功的武僧。整个南少林寺,仅仅有五个武功最好的顶级武僧逃脱出来,他们歃血盟誓“反清复明”,组织天地会,为死难者报仇。
五个武僧中的两个,竟然逃到了今苍南境内的矾山镇南堡社区的东山下蔡家。原来这边的蔡家祖先是福建泉州少林寺施主,他们本来就是泉州少林寺的忠实信徒。蔡家的先祖于清初,从福建泉州搬迁到矾山镇南堡社区的东山下。
我们在矾山镇南堡社区发现了《蔡氏族谱》(1979年修订),清楚地记录着这条信息:
“第二世南少林拳始祖友礼……公秉性慈祥,心胸有透窍之机关,身材魁梧,臂力过人。自少弄拳棒,几度名师授业。美名远扬,时有武僧……慕名远道而来,与公竞技,公技非彼比” “与其子寄生公、天生公、金生公拜二位武僧为师,授业艺十一载。诸公业成师尊相继远去云游,授命‘南少林拳东山下法’。考之《泉州府志》二位武僧乃泉州少林寺方丈至善禅师之高徒,绰号铁人了也。清康熙年间,清廷以少林寺整军经武、图谋不轨之罪名,派兵围剿。黑夜重兵包围少林寺,四面纵火,意欲一网打尽。至时,只有五位武僧突围而出。二位禅师尊(僧),是其中之二也。”
于是,矾山镇南堡社区的东山下蔡家,大清康熙年间开始,便有了正统的泉州南少林寺拳术的传承。由于两个僧人曾经是大清政府追杀的对象。这一拳术,当时只能成为一种神秘的拳术,在矾山东山下蔡氏族人中秘密传承。
老拳师蔡祖禄,在向我们讲述这个非常动听有故事。
说“东山下拳法”神秘,还不仅仅是他的源头秘密地来自于泉州少林寺,而是它结合了当地的“白鹤拳”。据说,这于当地的“白鹤仙师”信仰有一定的关系。
相传矾山的最高峰鹤顶山,是白鹤仙师修炼的地方。当今主峰上还有一座面向东海有名的白鹤仙师庙。而东山下蔡家,地处鹤顶山主峰的西边。有一年秋,蔡家有个高手带着饭到鹤顶山山脉上打柴,怕饭团脏了,就在一个比较平坦的山地上,将冲担插在地面,然后把饭团吊在冲担尖上。当地民间有一句谚语: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而这位拳师的习惯,是他吃饭前,打几个套路拳头。就在打拳的这个时间,饭团突然不见了。几天来一直都是这样。
原来这个小平地,正是白鹤仙师练功的场所。仙师的童子化成的白鹤,毫不客气地吃了这个饭团。当然,这个童子更喜欢他的拳术。
几天过去,白鹤出现在他眼前。他生气啊,你为什么偷偷吃我的饭,让我饿着肚子回家?他奋力出手追打白鹤,谁知道不论是用拳头还是用冲担,都不是白鹤的对手,白鹤轻轻松松地把他打了一倒又一倒。后来,他才开悟,这是白鹤仙师要教他功夫。于是在“东山下拳法”南少林寺拳之中,又增加了几个白鹤搏击的动作。
这些动作看起来非常平凡,却能增加训练者的内功和实战能力,特别是能提高练功者的机敏度,增强人的应对能力。
祖禄老人说:我们在老家住的时候,每天晚上打拳之前,要向白鹤仙师敬香。
“东山下拳法”的特点与传承
蔡氏谱载:南少林拳始蔡祖友礼的三个儿子,寄生、天生、金生全部成为著名的武术师。此后,蔡家高手辈出,学徒遍布浙南闽东。特别是在矾山一带,当年一些卖苦力,能挑四五百斤的汉子,少年时多少都学过这种秘密的拳术。
清王朝的门户之见,不可能让“东山下拳法”的拳师参加武举考试,这一点蔡氏族人心中也更加清楚,他们更不会参加科考。但是,在有着门派林立、高手辈出,号称“武状元之乡”的平阳县(含今苍南县),“东山下拳法”以强大的声势,在武状元之乡取得一席之位,这是非常不容易的。直至今天,平阳、苍南、福鼎等县,学习武术的人,无不知道“东山下拳法”的利害。只是一直以来,感到这一拳术的来头不明神秘莫测。
“东山下拳法”的又有那些特点呢?
这种爆发力来源于平时的训练。据说只要平时多打拳训练,可以增加许多内功。
据原矾山镇人武部部长蔡祖庆说,听说过去有人请我们这边的拳师表演时,经常把戏台上一寸多厚的木板给跺穿了,内行的人就知道,没有千斤之力,很难做到这一点。
据苍南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吴明月先生说:少时他向灵溪宕顶村的叶茂田师傅学过东山下拳法,叶茂田师傅竟然能用拇指和食指,轻松地能把干的豆粒捏成粉。叶茂田师傅曾经在灵溪区当过夏粮入库的验收员,他的强大有内功,整个灵溪区的人无不佩服。
二、吸收了“鹤”与“鹰”的搏击法,提高人的机敏度。
东山下法拳路分为三寸、跃野、拳母、单支、千字、二十四步共六路,拳法如禽如兽,手足并用。其中有“白鹤搏食”、 “老鹰展翅”等动作。相传为白鹤仙师所传授,除了有一定的可观性、实战性之外,还可延年益寿、目明耳聪。许多练过功“东山下拳法”的老人,虽然年纪一大把,但听力好反应快,出手不凡。
三、强调“学拳先学纯”(当地闽南语,意思是要学拳先要求有一定的品德,性格要温和,不能急燥)。
练功者不轻易出击,比武不伤人要害,带有僧家慈善为怀的品德,善于借物发挥。
上世纪30年代,九世孙蔡思潜(烈士)武功盖世,可以说是民国时期“东山下拳法”的掌门人,也是一位出色的地下交通员。有一天他住的客店,有一个游手好闲的人到客店找人敲诈。蔡思潜就在客店中,右手顺手拿起一支手腕大的铁门钗,举起摔在自己的左肩膀上,铁棍弯成了一个钩。蔡思潜还说自己是客店老板的老朋友,经常在这里,有事大家好商量。从此,这家客店不再有人去麻烦了。
解放后,“东山下拳法”又重新发展起来,蔡祖禄收了500多名徒弟。但文革开始,许多传统文化遭到打压,“东山下拳法”同样不能幸免,再一次走向低谷。
2014年,“南少林拳东山下法”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给蔡家族人带来了曙光,给苍南武术界带来新的希望。
今年10月25日,在矾山中学举办的“第二届全民运动会上开幕式”上,新中国建立以来,蔡氏第一批“东山下拳法”训练者集体亮相,让与会者眼睛为之一亮。
经过修缮之后的矾山东山下蔡氏宗祠,已改建成文化中心,自然而然地成为训练基地。这里也将成为浙南闽东“东山下拳法”的祖庭。墙上高挂着“东山下拳法”的宣传图片。昔日不能公开于世的神秘武术,可以让外人参观了解与交流。
一大批年轻人,在这个宽畅的场所,风雨无阻地训练“东山下拳法”, 现年81岁的老人蔡祖禄,言传身教忙得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