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屋吉屋死了,死得悄无声息。这家曾经的独角兽于近日悄然停止运营,官方网站www.iwjw.com变为“一楼房东”,爱屋吉屋App则显示“服务器迷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第一财经》报道:爱屋吉屋联合创始人邓薇回复称:“爱屋吉屋的整租、二手房业务经过两年的调整已经全部结束。目前我们集中运营‘一楼’分租房平台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爱屋吉屋官网已改名为一楼房东,其服务平台一楼租房在拉钩上的招聘界面。

但据接近“一楼”运营团队的人士透露,目前公司已处于破产清算阶段,留下来的人数仅在10人左右,主要是运营支持和财务,新业务“一楼房东”已经停止开拓新业务,仅做存量运营。

爱屋吉屋以这样的方式宣告了互联网改造房地产的失败,留下一地鸡毛和投资商数十亿资金打了水漂的眼泪。

从被誉为行业颠覆者的独角兽,到悄无声息地落败而亡,爱屋吉屋用了五年。但回过头来看,这样的结局似乎都有迹可循。

一年融资3.5亿,自诩行业颠覆者

2014年3月,黎勇劲、邓薇、吴铮三位同出身于视频网站土豆网的连续创业者,共同发起了房产O2O项目--爱屋吉屋,高调定位为“第一家线上线下整合的专业房地产中介公司”,并最早提出用O2O方式杀入传统中介行业,试图颠覆行业的传统玩法。

成立之初,爱屋吉屋为了快速占领市场,采用了去门店+低佣金、高补贴的运营模式。这种模式下,用户能捡到便宜,经纪人也赚到了钱,似是双双收益,火力全开。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5月,爱屋吉屋杀入上海前三,仅次于中原和链家。同年9月,爱屋吉屋的二手房交易达到2400多套,仅次于链家的4000多套,排名上海第二。

这段时间内,爱屋吉屋也创下了令世界羡慕的融资速度,从A轮到E轮只花了一年零三个月,累积融资3.5亿美元。在淡马锡、顺为资本、高榕资本等众多资本大鳄的看好下,爱屋吉屋估值迅速突破十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独角兽公司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资本加持、市场利好的情况下,爱屋吉屋更是放大了广告投入,其由著名喜剧明星蔡明代言“交易只要一个点”的广告语深入人心,也让爱屋吉屋在北上广三大核心城市名声大噪。同时,创始人邓薇“我们是用互联网飞机大炮的方式挑战传统房地产中介的刀耕火种”的豪言壮语,外界一度以为爱屋吉屋模式,就是未来互联网房地产行业发展的方向。

烧钱模式,亮起了红灯

好景不长,低佣金、高补贴的烧钱模式开始在爱屋吉屋高歌猛进的路上亮起了红灯。经历过网约车烧钱大战的黎勇劲和邓薇,本以为也能像滴滴一样,在房产中介烧出一片天地。但现实却是,烧钱打仗补漏洞的重互联网思维在偏传统的房地产行业是行不通的,大笔的资金烧进去了,但爱屋吉屋却并没有分到最大块的蛋糕。

随着2016年全国楼市需求上涨,房源供不应求,能否租到房,房屋质量好坏成为租客最关心的问题。至于房屋中介费用高低,在迅猛增长的房价面前,早已成为无足轻重的一环。彼时主打低中介费优势的爱屋吉屋,开始迅速陨落,截至2016年4月,爱屋吉屋在上海租房市场的份额已经跌至1.5%。

“在市场由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倾斜之时,链家、我爱我家的门店优势就显现出来了,就像VIVO、OPPO和华为的崛起一样,尤其是房子这种大件,去店里让中国老百姓感到踏实。”2017年,一位曾任爱屋吉屋大区经理的资深中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一语道破了爱屋吉屋的困境。

面对日益严峻的市场环境,爱屋吉屋开始建立线下房屋中介门店。但相对于链家、我爱我家等传统中介多年的线下布局经验,“独角兽”三个字在传统房地产大鳄面前,显得一文不值。

为了活下去,爱屋吉屋用尽了力气,直至无路可走。2017年9月,有员工曝光爱屋吉屋强制签署“合伙协议”,让员工拿出2万-8万元不等的钱作为合伙资金,在员工表示不同意时直接从员工工资扣除作为投资资金,且在员工离职后也未履行当初所提到的退还承诺。而这,是爱屋吉屋的最后一次挣扎。

截至目前,就连百度百科页面也撤下有关爱屋吉屋词条的相关内容,这样一家曾经红火的企业,在不声不响中就宣告就烟消云散。4年时间,烧光3亿美元的爱屋吉屋,在2019年正式宣布“消失”。

互联网租房行业 资本神话早已破灭

爱屋吉屋失败了,但试图用互联网房地产模式颠覆行业的失败者,不仅爱屋吉屋一个。2018年10月,曾获得由顺位资本领投的寓见公寓资金链断裂,拖欠业主租金。寓见公寓爆雷不久,长沙咖啡猫公寓连环套爆雷,数百业主中招,总额超千万……

和爱屋吉屋一样,这些立志做二手房行业颠覆者与革命者的创业者,在成立之初都采用了先用烧钱模式做规模,把用户的习惯养成之后再考虑盈利模式的互联网打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资本蜂拥而至的年代,用互联网用户补贴模式的确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这些互联网租房平台却忽略了一个事实,对于用户来说,租房、买房并不是一种频繁性的行为,不管长租短租,不少用户平均下来一年都不会换房。

互联网租房平台利用高额补贴吸引来的用户,往往在完成首单后就陷入沉寂。同时,在房地产行业,买对房和买到房永远是最关键的,吸引用户租房、购房的根本原因是房子好不好,而不是平台补贴、中介费减免这些细枝末节。

时过境迁,有部分人评判爱屋吉屋是一个纯to VC的项目,讲好听的故事获得资本认可,追好看的数据夺得融资,最终并没有为行业任何一个缓解创造增值的能力。甚至有人认为,爱屋吉屋的失败是所有迷信“用户流量=资本”的互联网平台的缩影。迷信资本与流量而轻视产品本身的企业并不是爱屋吉屋一个,缺乏产品核心竞争力,仅仅依靠资本输血保持用户留存,这种企业又能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