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和平区成都道上,有一个公交站,名为“黄家花园”,本文咱聊聊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家花园,泛指今天和平区山西路与西安道交汇处一带,历史此地附近确实有一座花园,位置大致是今天的君隆广场、威斯汀酒店一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花园的主人,是清末的候补道台黄荫芬。道台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市长,候补官员一般都是买来的官儿,这种人财大气粗,尤其像道台这种大官,已经是当时允许出售的最高官职了,买块地建个园子易如反掌。
不过说是花园,其实也就400平米左右的一条狭长园子,但里面种的都是南方产的奇花异草,四周种的大麦熟和喇叭花,中间还设了个玻璃暖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6年10月的静远里,黄家花园故址。(摄影 王德强)
就这样,黄家花园的名字被人们当作了这片区域的代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家花园处于英租界境内,当时的南京路还是墙子河,随着墙子河外一带居民的增多,此地的商业也逐渐繁荣起来,形成了黄家花园商业区的雏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国初年,黄荫芬年事已高,卖掉房产后回广东养老。花园也随之枯败。
1930年左右,英工部局将墙子河外划分为三个等级区,成都道以南为一等区,只准建住宅;黄家花园一带为二、三等区域,除了住宅还可以建商铺。
于是更多人在这一带开设店铺,西安道、长沙路、潼关道也被辟为农贸市场,促进了当地的繁荣,黄家花园也越叫越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解放后,黄家花园商业区的规模更是不断扩大,以西安道、山西路两条商业街为中心,集中了以食品、五金、化工、医药等60多家商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提起黄家花园的地标建筑,我觉得应该算“圆茅房”了,虽然奇葩,但此地居住的百姓几乎没有不知道的,其原址就在河北、西安、成都三条路的交汇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间的圆形建筑即为“圆茅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9年大水时的照片,右侧树丛中掩映的就是圆茅房,这是圆茅房刚刚建成不久。(张翔 提供)
圆茅房拆除后,在街角又建立了一个公厕,图中右侧。(摄影 王泰)
后来圆茅房变为商店,但里面还有厕所功能。(摄影 王泰)
今天的河北、西安、成都三路交汇处
另外还想提一下的就是,黄家花园一带的居民区几乎没有叫“胡同”的,都是以“里”为名,如天隆里、静远里、鹏寿里、忠义里等等,而其中的福顺里,在解放前曾是市委机关的所在地,西安道上的义达里,则是因为此处早年为十二幢二层楼房,十二即为“一打”,取的是一打的谐音。
如今的黄家花园早已不复当年模样,天福楼的酱货,四品香的甜食,陈林洗染店、隆顺荣中药店、二池、西安道小学……这些地名不知承载了多少人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