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月1日-2日,广东实验中学2018级高一年级的同学们来到韶关丹霞山,开展了一次“世界自然遗产——丹霞探红层研学”的研学课程。同学们都化身为小小地质学家,进行丹霞地貌形成演化的主题课程探索,直观地感受和学习“丹霞地貌”的特点和地质构成过程,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解读丹霞山博物馆

在登上丹霞山之前,同学们首先来到了丹霞山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知鸿研学导师与馆内人员的解读下,同学们通过认识丹霞山全景沙盘,对“丹霞地貌”有了基础认识,明确丹霞地貌的基本特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聆听了关于丹霞地貌成因的讲解,也了解到有关丹霞地貌学说的提出和发展历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程中,同学们还进行了一个有趣的“沉积实验”,在瓶子里添加一层一层不同颜色的沙子,模拟丹霞山的地质构造,从而了解沉积地貌形成以及独特造型的形成原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零距离触碰丹霞山

“色如渥丹,灿如丹霞。”经过博物馆的科普讲解,同学们便对丹霞地貌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考一号线中,零距离触摸丹霞山,通过对每一个地质遗迹点的观测,发现丹霞地貌的特征,学习和探究丹霞地貌的成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考五、六号线中,实地观察丹霞经典地貌,深入探讨土壤的种类、层次与有机质含量。探索丹霞地貌形成演化过程中,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石墙构成的群像出山景观,造型奇特的石柱,鬼斧神工的天生桥,学习沟谷植物垂直变化分异......在行走的课堂中,探究丹霞山植被类型、特征,了解丹霞山的生物多样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研学分享

同学们在研学导师的引导下,结合这两天在丹霞山的所见所闻,以“逃生避难计划”为主题,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思维导图,其中要包含“寻找庇护所”、“因地取材,寻找物资”、“劫后余生,丹霞传承”三个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组之间相互配合,分工合作,共同创作出一幅完整的作品,并且大胆地向大家展示,说出自己的创意,值得点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天的研学时间很快过去,同学们纷纷表示研学课程趣味十足,学校领导和老师也对此次课程表示肯定。在这次的研学旅行中,不一样的户外体验,考验了同学们的身体素质,也学习到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让我们一起期待与省实同学们的再次相见~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