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董瑞强 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是污染防治七大标志性战役之一,下一步怎么打?能不能打好?备受社会关注。

3月11日,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在记者会上表示,我们正在狠抓这两件事:一是让地方赶紧编制行动计划,二是积极推进入海排污口“查、测、溯、治”四项工作。我们很有信心,通过这个战役,能为改善渤海生态环境发挥重要作用。

他认为,在整个渤海综合治理中,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是“当头炮”、“牛鼻子”。这个“牛鼻子”抓住了,《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下称《计划》)实施就有了把握。

“本轮机构改革,海洋环保职能整合到新的生态环境部后,确实是一项新任务、新挑战。要把这项工作做好,需下更大工夫、更大力气,去研究和推动。”他坦言,目前,从人力、能力方面,还有不小差距,现在我们也在相关方面大力支持下,尽快推动相关能力建设起来、运行起来。

经济观察网记者注意到,渤海是环渤海三省一市(辽宁省、河北省、山东省和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海洋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屏障,也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缓冲区。近年来,渤海水质有所改善,但陆源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居高不下,重点海湾环境质量未见根本好转,海洋资源开发强度高、利用方式粗放,环境风险压力有增无减,一些重点港湾、海水水质有反复。

3月10日,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尹中卿也表示,目前中国海洋生态环境压力较大,海洋传统产业过多过滥,近海污染情况较严重,生物资源衰减状况未得到根本好转。

“所以整个形势比较严峻。”李干杰说。

为此,去年12月,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了《计划》,明确打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的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要求确保渤海生态环境不再恶化、三年综合治理见实效。到2020年,渤海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水质)比例要达到73%左右。

该《计划》确定开展陆源污染治理、海域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修复、环境风险防范等四大攻坚行动以及18项具体任务,并明确了量化指标和完成时限。要求到2020年,大幅降低陆源污染物入海量;自然岸线保有率保持在35%左右,滨海湿地整治修复规模不低于6900公顷,整治修复岸线新增70公里左右;工业直排海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等。

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司长柯昶解释称,我们首先考虑目标可行性,不设不切实际的过高目标,不提不可考核的目标,尽可能将指标定细定实,以确保三年综合治理见到实效。这充分考虑了与《水十条》等已有规划、战略目标的衔接,确有余力的做了适当调整和收严,不在现有目标上盲目加码,不搞“一刀切”。

《计划》实施范围重点是环渤海“1+12”城市,即天津市和辽宁、河北、山东三省12个沿海地级及以上城市(大连、营口、盘锦、锦州、葫芦岛、秦皇岛、唐山、沧州、滨州、东营、潍坊、烟台市)。

在李干杰看来,《计划》总体思路和举措是围绕“一个目标”,实施“三管齐下”。

所谓“一个目标”,就是以建设“清洁、健康、安全渤海”作为战略目标,以改善渤海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现在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为主攻方向,综合施策,确保渤海的生态环境不再恶化,三年综合治理能见到实效。“三管齐下”是指“减排污、扩容量、防风险”,协同推进污染防治、生态保护、风险防范。

其中,污染防治主要是排查入海排污口、治理超标企业、清理整顿“散乱污”企业。生态保护方面是守红线、治岸线、修湿地,即要划定和守住渤海生态保护红线,治理岸线开发问题,修复沿海湿地。同时要查好风险源头,尽力排除、消除隐患。

“要把应急准备做得更充分具体,一旦有事,确保第一时间做出响应,把污染事件影响减到最低。”李干杰说,生态环境部要指导推动沿海三省一市抓紧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分解相关目标任务落实到相关地市、区县,赶紧行动起来。在地方工作基础上,直接组织开展环渤海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

他表示,要做到“查、测、溯、治”。一是全排查出来,清单式管理,拉条挂账。二是确定排污口是否达标。三是找到污染源。四是生态环境部直接组织开展整治,力争尽快落地见效,大幅减少陆源污染向渤海排放。只要排放能明显控制和降低,渤海水质、生态环境改善就很有希望。

此外,在此次攻坚过程中,生态环境部将组织进行监督考核,推进联合执法、区域执法、交叉执法,严格执法监督和责任追究。将针对突出问题视情开展专项督察,对监管不力、瞒报漏报、弄虚作假、未能完成终期目标任务或进展缓慢的地区,督促其限期整改,并视情函告、通报和约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瑞强经济观察报记者

大环保新闻部记者
关注国家工业、环保领域产业政策,重点关注钢铁行业、电商、环保、新能源、高端智库等相关方向。擅长深度报道和人物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