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采白

(1887—1940),名孔祁,字采白,号澹庵,别号洗桐居士,安徽歙县西溪人。汪采白出生于徽州名门望族,书香门第之家。祖父汪宗沂,字仲伊,是清未有名的学者,宋汉兼采,著作等身,《歙县志》中称其为“江南大儒”。父亲汪福熙,原名行本,字吉修,善诗能文,工四体书,气韵神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汪采白幼承家学,5岁便拜山水大家黄宾虹(1865—1955)为师,习四书五经并丹青之法。1907年,汪采白入南京两江师范学堂图画手工科学习,师从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先导者李瑞清;此后又先后在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师范学校、南京中央大学、安徽省立第二中学、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任职。1939年,因被蚊虫叮咬感染病毒,于次年7月离世,年仅54岁。

作品介绍——

汪采白为中国近代杰出画家,尤以山水画著称于世,画宗家乡“新安画派”萧疏散淡之风;并以青绿法写黄山,高古清逸,风格独具,给当时的画坛注入了一股清新之气,被后世誉为“新安画派殿军”。时人有诗“西干山上两名师,渐江采白三百年”,将其与“新安画派”的领军人物渐江并提,足见汪采白在新安画史中地位之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徽博物院收藏汪采白绘画作品数量较多,有40余件,部分为安徽博物院前辈老专家四处征集所得,部分则汪采白的乡贤好友许承尧、郑渭占、姚文采等人的捐赠。这40多件藏品中,山水画尤其能体现汪氏艺术特色的青绿山水占大宗,其余为花木竹石图。

艺术风格——

汪采白的山水画可分为两大风格,其中—路便是延续传统“新安画派”的枯笔淡墨之风,疏淡清逸。汪采白出生于人杰地灵的徽州,这是“新安画派”的发源地。汪氏又是徽州望族,书香门第,家藏颇丰,其族亲及师友如许承尧、黄宾虹等皆藏有新安诸家的名迹。汪采白自幼便深受新安画风的熏陶洗礼,对于新安前辈画家如渐江、查土标等也是顶礼膜拜,经常临摹并研究其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画家的作品究竟如何呢?哲学诗画为你精选了一些,一起来品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汪采白山水的另一路风格便是青绿作品,数量较多,也最能体现其自身的艺术特色。中国青绿山水画历史悠久,但要得其要领却非易事。汪采白在前人青绿法基础上探本溯源,兼收并蓄,结合自身所学的西式绘画教育,不断尝试探索,大胆开拓青绿山水之法,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点,如黄宾虹所说的像“菠菜煮豆腐”,青绿翠白,清新雅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山水外,汪采白还兼擅花卉,喜绘梅兰双清、古木竹石等,墨笔、设色兼而有之,各具特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汪采白是近代“新安画派”的又一高峰,他潜心于“新安画派”研究,践行“新安画派”的艺术理念,笔筒意工,神韵独绝,把“新安画派”萧疏散淡的元人气韵发挥到极致。他把传统的青绿法融入黄山图的创作中去,清奇幽邃,巧夺化工,并结合自己在教学生涯中所接触的西方绘画实践和艺术理论,不断寻求突破,为“新安画派”在新时代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