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泰,原名齐德,出生年月不详,死于1402年。

前文讲过,朱允炆曾问道:叔叔们要是造反该怎么办?朱元璋没有明确回复,却给他引荐了三位英杰。

这三位分别为:齐泰、方孝孺、黄子澄。限于篇幅原因,我们今天只讲齐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齐泰,出生年月不详,死于1402年。1402年很微妙,它恰好是建文帝的最后一年,永乐帝的第一年。

齐泰之前有一个自己的名字,叫做齐德,明初大臣。洪武十七年,参加乡试,乡试第一,次年成为进士,洪武三十一年,被任命为兵部尚书。

在被任命为兵部尚书之前,朱元璋曾亲自接见过他,对话如下:
朱元璋:边将姓名你知道多少?
齐泰:一一道出,历数无疑。
朱元璋:便将阵型如何?地理位置如何?排兵布阵如何?
齐泰:呈现手册,简要详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一次抽查,以老朱的性格也不可能在抽查之前告诉齐泰,让他早做准备。

正是这段对话,奠定了齐泰兵部尚书的地位。至于留给朱允炆,让他辅佐自己的孙子,则是因为另一件事。

洪武年间,京城谨身殿遭遇雷击。与此同时,满朝文武都在传这是上天发怒,需要皇上亲自祭祀。

在古代,尤其实科技不发达的古代,人们还是很迷信的。朱元璋一下子慌了神,他估计也是觉得自己近年来杀戮太重,惹到了老天爷,赶紧找人筹备祭祀事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祭祀,朱元璋为了表达自己的诚意,在选拔人员上极为严苛。要求如下:九年内没有任何过错的官员,方可参与此次祭祀。

在其他年代,大家糊弄一下,可能当一辈子官都不会出问题。可是,在朱元璋年代,那可真是太难了。

既然皇帝发话了,那就得去找啊。找来找去,找到齐泰了。由于在祭祀中的优秀表现,齐泰被老朱所留意,并且给赐了字,当真是莫大的荣誉。(之前一直叫齐德来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不过,问题就出在这里:朱元璋满意,军事知识过硬,真的适合当一位军事将领么?这就类似于化学课每次考满分,就真的能调制出合适的药剂来么?

显然,齐泰还差点意思。

在之后的三年战争中,齐泰展现了他全部的军事实力:幼儿园水准。而他的对手朱棣,可是大学教授般可怕的人物。

明帝国的军队一退再退,退无可退。1402年,南京城破,朱允炆不知所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允炆消失之前,给齐泰发了密诏,让他回京勤王。齐泰拿到诏书的时候,大明朝已经改头换面,迎来了新的主人。

朱元璋认可我,朱允炆重用我,为国家去死,又何妨?

齐泰辗转广德,收纳残兵,准备反扑。

想法是好的,奈何实力不允许。军事素养,那是多少年真刀真枪磨出来的。和朱棣对抗,你还真不是个。

被俘,拒不投降,家人牵连甚广,被凌迟处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次看到这,总会觉得惋惜。投降怕什么?你这是愚忠啊。明帝国只要没散,谁当皇帝不是当?自己家人因为你的不投降,女的沦为官妓,男的处死的处死,充军的充军,值嘛?

值得,非常值得!

当明朝末年,一位孤寡老人率领全村人去抵抗清军的时候;当鸦片战争一位太监拿起弓箭对抗大炮的时候,当抗日战争一位青年拿着树枝面对枪炮的时候,我们就会放弃之前的疑惑。一个齐泰倒下了,仍然会有数不清的齐泰前赴后继。

这一类人,我们姑且称之为气节,他们都是有气节的人。也正是如此,我泱泱华夏五千载,文化底蕴未曾断流。不论对手多么强大,总有几个不怕死的往前冲,这就够了。

朱棣能获得一时的胜利,但永远消除不掉史书对他的评价。当然,这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