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有些中国人很讨厌专家?

这个问题应该从几个方面来认识。中国不讨厌真正的专家学者,两弹一星专家钱学森,地质学家李四光,水稻专袁隆平,航天专家王世治等等许许多多的专家,党和国家视为国宝级人物。人民喜欢和爱戴他们,没有听说过讨厌他们。另外,中国人讨厌的是弄虚作假的伪专家。有的医药营养专家成为卖假药的代言人。有的所谓房地产专家制造假新闻抬高房价。有的文物鉴定专家,指鹿为马,胡说八道,有的所谓股票分析专家诱惑欺骗股民上当受骗。有的所谓专家学术造假,欺世盗名。等等太多的所谓专家,在金钱面前失去专家应该恪守的尊严。失去了良心和道德的底线,失去了人格和专家神圣的称号。人们讨厌的是不遵守职业道德的专家和学者。极个别的专家影响了整个学术界,影响了社会的风气,影响了专家的声誉。现在,真正的专家还是受到人们的欢迎。比如,农业专业供不应求,科技专业非常受欢迎。人们现在对文物鉴定,字画鉴定,药品营养品的专家等比较讨厌,因为他们让老百姓吃够了太多的苦头。社会渴望专家发挥正能量,不要违背职业道德的制选负产品。

谢先生突然感到头痛、心慌胸闷喘不过气,去城关医院治疗被拒;去县人民医院治疗,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抢救了十多个小时才解除危险。谢先生的老婆突然想起这次病危是不是和前几天服用的药有关系,她回家打开药盒一看说明书,谢先生的症状和说明书上记载的副作用完全一样,而且服药量超过说明书的两倍。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谢先生由于工作的原因(长久的站立),他光荣的患上了静脉曲张,于是去重庆一家大医院找了一位享受什么津贴的大专家治疗,名医给他开了五盒治疗静脉曲张有特效的德国进口药%价值三千多块)。专家让谢先生每日早晚个服两粒特效药,结果星期四开始服药 星期五就去医院抢救。后来谢先生的老婆看药品说明书才知道,这个药一次只能吃半粒。等到下周四那个享受什么津贴的专家坐诊的时候去问,专家很冒火:“既然吃了有这么大的反应,你们就停药傻。什么退药?我们医院没有这个机制。”别的方面不好说,就医疗专家而言,有的头衔十几20个、牌子一大堆,一个星期只临床四五个小时,挂号50个以上,这样的专家有真才实学?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临床实践比什么都重要,红商标少贴一点 绿桂冠少带几顶更好。所以我常说,名医专家商标越多越饭桶,帽子越多越草苞。

为什么我们与讨厌专家,是因为,有些专家,确实就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但真的要分析原因,还得从多个角度入手。

第一,奇葩专家有很多奇葩的言论,引发民众讨厌

从整体上来说,专家,作为在学术、技艺等方面有专门研究或特长的人,对社会发展、民众福祉,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的。但这其中,也有些人,某些研究成果和言论,实在是太过奇葩,以至于老百姓给这类人一个新的名词“砖家”——意为挨板砖的人。

这里,随意举几个例子:

比如,某知名专家认为,中国的龙图腾,具有侵略性,容易被西方误解,所以,我们要改变我们的图腾——比如,改成哈巴狗之类的。

再比如,有专家认为,现在环境污染很严重,所以,要禁止农民使用秸秆,全部改用天然气——农民们烧了几千年,现在要禁止,你说奇葩不?

再比如说,有专家说不能用粪便浇农作物,因为,人得病毒容易残留在农作物上,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几千年,老百姓不都是使用自己制作的农家肥吗?

甚至,还有专家说,为了解决男多女少的问题,应该让穷人几个人合娶一个老婆——实在是让人三观尽毁!

类似的言论,不说是比比皆是,反正是不绝于耳,以至于人们对于专家,少了敬畏,多了讨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由于思维不在一个频道上,引发民众的误解

很多专家,长期坐在象牙塔里研究,逐渐的,忘记了用普通人能听懂的语言来阐释自己的观点。再加之,专家所思考的问题,和老百姓所思考的问题,差别甚大,很多时候,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很容易引发人们的误解,特别是在这会管理领域。

举个例子,当年有一个著名专家说“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他这个言论的出发点,是从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也就是过程来说的——这是没有问题的;但后来,一些所谓的领导,用这句话来要求老师,他的理解,是从结果上来的。

你看,一个看过程,一个看结果,不同的频道,以至于老师们对这个专家,恨之入骨!

第三,说一套做一套,引发民众厌恶

在实际上,有不少的专家,表里不一,说话和行动不同。比如,曾经在《百家讲坛》走红的所谓著名的传统文化专家于丹。在演讲的时候,一再强调,人要安贫乐道,要保持内心的恬淡,她说“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

可是,她自己,却为了多收入一些版税,一天签名售书1万多本(据著名历史老师石国鹏所说,一本书30元,版税10%就是3元,1万本书就是3万元)。你想,这是不是很具有讽刺意味呢?

就是在教育领域,也是如此,一些所谓的教师培训专家,给老师们大讲职业情怀,而自己,每次讲课,拿讲课费都拿到手软!

你想,这些说一套做一套的,是不是让老百姓厌恶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四,没有多少真才实学,依靠包装走红

还有一些专家,自己其实也就那么回事,但“人靠衣裳马靠鞍”,通过一系列的包装,特别是各种铺天盖地的广告,最后,俨然就成了真正的专家。比如,著名“神医”刘洪斌老太太火了:纵横国内十余家卫视,自如切换中医、苗医、蒙医身份,并包办了包括咳嗽、糖尿病、痛风、活骨祛斑、心脑血管、失眠……在内的各种疑难杂症,简直比专家还专家,比神医还神医。说她是“神医”都轻了,简直就是“医神”啊!

结果,撕开包装后,才发现,这种人,完全就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还有一些专家,打着什么组织,包括什么联合国啊、什么牙防组织啊,之类的名义,四处招摇撞骗,把老百姓的血汗钱,收入囊中,你说,这样的专家,是不是让民众讨厌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四,专家动了有些人的奶酪,引发攻击

其实,大多数专家,还是有真才实学的,还是兢兢业业在为社会发展、民众福祉深谋远虑的。但这里,有些专家的言论,确实还是会给一些既得利益者或者利益攸关者带来一些影响。自然,这些人,就会群起而攻之。

我举一个历史上的例子,司马光与王安石私交甚好,但王安石变法,司马光却极力反对,为什么,核心,是利益受损!

在医学界,人们对于生长在高原上的一种冬天是虫、夏天是草的东西,其真实功效,一直持怀疑态度。有医学专家就撰文指出:这种被炒得比黄金还贵的“神药”,并没有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更无法说明它具有不可替代的“抗肿瘤”、“抗心肌缺血”等疗效。

这一下,自然就动了很多人的奶酪,然后,就被各种批判——这些,你我普通老百姓,那里分得清楚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之,老百姓讨厌专家,既有专家自身的因素,也有老百姓自己不懂或被人利用的原因。但在当前背景下,老百姓的辨识能力是越来越强的,那些南郭先生们,还是少露脸的为好,不然,脸被打了,还不知道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