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首发于公众号:叁里河

作者: 赵毅

分化本身并不值得大惊小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8年数据显示,91家险企中,有72家公司保费市场份额均不足1%,而前十家市场份额合计达到了73.49%,其中中国寿股份和平安人寿市场份额为20.42%和17.42%,占据了第一位和第二位。全年净利润当中,市场有30家是出现亏损的,共计137.9亿,而单中国平安一家净利润就达到为1074.04亿元。

险企分化虽然不是新现象,但最近几年监管政策的变化是分化加剧的原因之一。

2018年5月银保监办下发《关于组织开展人身保险产品专项核查清理工作的通知》。监管通知重点是让保险产品更加接近保障本源,对在售或者存量产品进行清查。

在大险企中,平安人寿的“平安福”便在整改范围内,太平洋人寿停售36款产品等。从中小险企来看华夏人寿13款在售产品停售,农银人寿31款产品停售等。从数据上看2018年前三季度寿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下降7.66%,而中国平安、太保寿、新华人寿等上市五大险企却是同比增长,其中平安寿同比增长20.90%。这里可以看到到五大上市险企增长,而整体却是下降,说明有大部分险企因此受到较大的波及。

这与大的保险公司产品储备以及在备案中的产品比较多,整改升级速度快,可以看到大保险公司并没有因为此通知受到大的波及。而中小保险公司本身产品储备没有大保险公司多,因此受到波及是比较大的。在中保协网站上可以看到历年来,前十大保险公司的注册备案产品数量占据总体的百分之三十以上,而中小保险公司几十家加起来不过占了百分之七十以下,其中还多是整改范围内的产品。

2017年10月1日实施的《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的通知》,就是让保险成为长期保障产品,而非短期偏理财产品,最为重要的是万能险不能做附加险了。

在2017年,寿险业务中有7成左右都是这个类型的产品,所谓那些“双账户”的保险产品,主险是两全或者年金,附加险是万能账户的,全部停售。

以中小险企和谐健康为例,在2012年开始进入银保渠道主做高现价偏理财型保险产品,全年保费收入2.3亿元,到了2016年到达巅峰全年收入1600亿元,在此通知出台之后,到了2017年全年保费收入420亿元。

平安寿险精算部负责人曾接受《新浪财经》采访说,新规对该公司影响不大,虽然“开门红”期间公司主打附加万能的产品组合,但公司这类产品数量不多,占公司保费的比重也不大。

总体而言,产品面受到的影响,大型公司会小一些,主打中短期产品的中小公司会大一些。据另一位中小型寿险公司产品精算负责人在接受《新浪财经》时说,中小公司60%~70%的产品会受到影响,大公司可能也会有30%左右的产品不符合新规要求。

这将让以个险为主的老牌保险公司和对习惯于销售保障型产品的公司受益。

从融资上来看,大型保险公司近年来,发行资本补充债逐渐成为各大险企业务扩张中惯用的融资手段。“从获批发行的险企来看,近一年内,人保、太保、平安三家大型险企累计获批发债470亿元,占总获批额度的九成以上。”东方金诚首席分析师徐承远在《中国证券报》采访中指出。这些大型险企偿付能力充足率均较为充足。融资相对容易一些。

相对大公司而言,中小型险企的增资的方式比较单一,更多地是通过股东的增资,但这主要取决于股东的增资意愿和增资能力。例如为了缓解融资压力的永诚、众诚登陆了新三板,但是缺乏市场流动性的新三板,目前看来更像是保险机构的展示平台,寄望于通过新三板融资的愿望,预计短期内仍然难以实现。多家已挂牌新三板的保险机构,遭遇了交易量惨淡甚至零交易记录,例如众诚保险,多个交易日的交易量不足100笔。

从销售体系上大型保险公司与中小型险企也有着较大的区别。

在大型险企中,据2018年上半年数据来看,大型险企中国平安的代理人数是138.6万名,其中在寿险业务中代理人贡献了百分之七十二的首年保费,这与代理人数众多是分不开的。可以看出大型险企中,自家的个险代理人对保费营收中取到的作用相当大,使得大型险企可以对自身的业绩把控能力较强。

在中小型险企中,多数中小型保险公司之前大多依赖银保渠道,例如国华人寿,2017年国华人寿保费营收银保渠道占比高达95%,而这一渠道主要销售的保险产品以万能险等偏理财型保险为主,保监会发布通知规范了这类保险产品后,银保渠道的销售贡献大受影响,2018年上半年国华人寿原保险保费较去年同期减少了51.84亿元。

与此同时,中小险企自身的代理人又没有像大型险企一样队伍壮大,短时间内也难以补足,业绩呈现下滑是必然的。

不过分化本身并不值得大惊小怪。

麦肯锡曾经对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和美、英成熟市场的数据做过对比,发现全球保险市场都是呈现高度集中的态势,中国并非特例。而从美国等成熟市场来看,我们发现无论是财险还是寿险市场,均存在实现了有效增长的小型保险公司,例如 Reliance Standard和Foresters Life。

所以,看起来生存空间被挤压的中小险企,并非完全没有机会突围。麦肯锡在那份报告中也对“如何突围”指了路:中国保险公司要对自身优势和短板有清醒的认识,然后发挥优势,规避短板,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强化客户经营,建立鲜明的企业形象,才能真正做到突围,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