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有计划经济烙印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阻碍。改革户籍制度,推动流动人口在城市落户已是大势所趋,这不仅涉及到上亿流动人口的切身利益,还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楼市有着重要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发展历程来看,我国户籍制度的演变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着重户籍的登记管理职能,主要用于对人口居住信息等基本信息的登记;

第二阶段,着重户籍在限定人口自由流动上的功能,对人口的城乡流动进行严格的约束与规制;

第三阶段,着重在相关利益的分配上,如住房、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与公民切身利益相关的福利权益都和户口有关。

我国现阶段的户籍制度属于“城乡二元”结构,把户口划分为城镇户口和农村户口,这种户籍制度在城市和农村之间竖起了一座高墙。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行户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阻碍。抑制了劳动力、人才的自由流动,阻碍了城乡统筹,加剧城乡割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人口大量流动的时代,这种滞后的户籍制度导致大量人口处于“人户分离”状态,也不利于对人口的有效管理,引发了许多争议,改革成为迫切的需求。

实际上,近几年来,户籍制度改革已经提上了日程,并在不断推进中。

2013年,户籍制度改革被列为四项重点工作之一;

2014年,发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要求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

2016年,国务院发布《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提到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

2018年,发改委发布关于督察《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落实情况的通知,要求各地汇报情况;

2019年,发改委印发《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指出要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抓好在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工作,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等相关内容。

稳步推进的户籍制度改革,大幅放松了城市的落户门槛,有利于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楼市产生深远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发布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提到:

常住人口100万以下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已陆续取消落户限制;

城区常住人口100万—300万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

城区常住人口300万—500万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并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

超大特大城市要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大幅增加落户规模、精简积分项目,确保社保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

从住建部年初公布的《2017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来看,我国城区人口超过1000万的超大城市只有北上广深这4个,城区人口500万~1000万的特大城市中,包括武汉、天津、重庆、成都、东莞、南京、郑州、杭州、长沙、沈阳等城市,I型和Ⅱ型城市就更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21财经APP

这些人口密集的城市多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或者是中西部的省会城市,这些城市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平均收入较高,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

在近两年的“抢人大战”中,许多城市已大幅降低落户门槛,石家庄等城市更是喊出了“0门槛落户”的口号。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在国家大方针的指导下,更多城市将降低落户门槛,户籍对人口的限制将大大减弱!

户籍制度的改革有利于促进人口的自由流动,让众多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获得落户机会,让他们在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享有和户籍居民一样的权益,加速推进城市化进程。

大幅放宽落户门槛之后,对楼市也有着深远的影响。这对那些人口增长量大的城市而言,是一个利好,因为更多人口的落户,对住房需求也将不断增加。

对那些远离大城市和城市群的中小城市而言,在人口持续流出的情况下,城市有可能进行收缩,房子也只剩下居住价值。

未来,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差距还将不断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