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经常打的是围城战,像长平之战这样的大型野战几乎很少。其实,围城战是很难打的,因为城池易守难攻,要消耗很大的兵力损失,还不一定能拿下。

勇猛如李云龙,攻打平安县城,还是用了意大利进口的大炮,才攻下了城池。古代最多只有冲车和消防用的云梯,灭火可以,攻城就很困难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代打仗,往往都有目的地,城池很可能只是其中一个节点。既然城池如此难攻,为什么不直接绕过去直取目的地?还要费这么大劲,吃力不讨好,一定要攻下城池呢?

专家研究后,给出了四个字:绕道找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专家会这么说呢?原来,攻取城池有不得不攻的3大理由。

一,城内的人不死,必有致命后患

城池内的守军可不是乖宝宝,一个个都如狼似虎,随时准备要了你老命。如果军队绕道过去,守军必然会做出骚扰,甚至和前方友军里应外合,来一个两面夹击。那么绕道的军队就有性命之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城池必然位于交通咽喉,绕道则旷日持久,延误战机

古代的城池修建成本很大,不是随便找一块地盘就可以修建的。城池往往修建在交通战略要道上,扼住咽喉。修建防具,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城池在难打,也必须要攻,因为去往目的地往往只有这一条路,或者要绕道几百里。绕道意味着重新开路,风险未知,关键还延误战机,等到了目的地,别人早已经做好了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城池内有物资补充

古代打仗补给线长,补给很困难,刚刚出发10吨的物资,由于路上消耗,到达时往往只剩下2吨,消耗率达到80%以上。补给讲究一个就地补给,一吨物资抵五吨。城池内往往屯有大量物资,如果攻下城池,则军队力量得以巨大的补充。粮草,水资源,甚至人口都能得到有效的补充。

综上所述,古代打仗,一定要打下城池,绕道就是找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