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一生困苦,对于他来说,眼前的“苟且”从未断绝;他的“诗和远方”志气也从未断绝。

公元747年,杜甫参加了“高考”,也就是古时候的科举考试。古时的科举和现在相差很大,但目的和如今一样,都是为了“任用贤人”。杜甫算贤人吗?这应该肯定是算的,但是,杜甫“高考”却落榜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杜甫

他的落榜关乎一个重要的人,他就是“李林甫”。李林甫是当时的宰相,为人八面玲珑,阴险狡诈;他主持的科举,没人能通过。他,几乎毁了杜甫一生的仕途。

那一年,学子们参加科举,人人跃跃欲试,杜甫也在其中。然而李林甫给唐玄宗提了一个“野无遗贤”的想法,导致杜甫和其他所有考生,全部失败,无一人成功为仕。

野无遗贤:用来表达,相对于宫廷来说,民间已经没有贤人了。就是这么一个词,迷惑了唐玄宗,致使杜甫在那四年间郁郁不得志,生活困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林甫

李林甫对上级阿谀奉承,对下级就恐吓威胁;一次上朝,他对百官说,你看到外面的马了吗?他们吃的是三级的御草,生活滋润,但当它胡乱说话,乱吼乱叫,马上就会人头落地。百官噤若寒蝉,不敢回复。

在李林甫针对之下,杜甫这几年都未能当官。直到他写了一篇文章《进三大礼赋表》,杜甫文采斐然,文章拿出,就被唐玄宗赏识,让他呆在集贤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水

本来是被皇帝赐官重用的杜甫,再一次碰到了当时的宰相“李林甫”。李林甫嫉妒杜甫的才华,害怕他为官之后威胁自己的地位,就再一次的针对杜甫,使得杜甫“苟且”时间大大延长。

皇帝的上宾,却没能敌过一个宰相;困苦的杜甫,没有败于才华,而是败给了权势和金钱。“苟且的眼前”在杜甫这里,度过了无数天,但他还是有远方的,他的诗就是他的远方,远方的空谷,远方的高山流水因诗而近在眼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杜甫

一些人认为,杜甫的困苦全是自己造成的,他虽然有文采,但是却不懂得运用,脑袋不灵活。他不得重用,全是自找的;虽然写了文章却最终没能得到重用,全是因为自己没有能力,要是有能力,李林甫再怎么干扰也没用,照样还是能当大官。

你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