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李飞 “总的来看,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出现稳中向好趋势,但成效并不稳固,稍有松懈就有可能出现反复。”4月21日,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向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作《国务院关于2018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简称《报告》)。

“十三五”以来PM2.5浓度累计下降22%

在介绍2018年我国生态环境状况时,李干杰表示,全国大气质量进一步改善,重污染天气过程的峰值浓度、污染强度、持续时间和影响范围均明显降低。重点区域明显好转,但秋冬季重污染依然多发。

具体来看,2018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达标城市占35 .8%,共有121个城市达标,同比增加22个。全年优良天数比率为79.3%,同比提高1 .3个百分点;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为2.2%,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细颗粒物 ( PM2 .5)年均浓度超标11.4%,同比下降9.3%,“十三五”以来累计下降22%。

他还介绍称,重点区域明显好转,秋冬季重污染多发也是去年大气环境状况的特点之一。

南都记者了解到,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PM2 .5浓度同比分别下降11 .8%、10.2%,其中,北京市PM2.5浓度同比下降12.1%;汾渭平原PM2 .5浓度同比下降10.8%,扭转了2015年以来连续恶化的趋势。但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PM2.5年均浓度分别超标71.4%、65.7%,仍然处于高位,秋冬季以来多次发生重污染天气过程。

李干杰说,随着大气污染治理边际递减效应逐步显现,继续大幅改善空气质量的难度加大。

他表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的多种组分均有不同幅度下降,硝酸盐超过硫酸盐成为PM2.5最主要的二次无机组分;同时O浓度普遍上升,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防治问题更加凸显。而产业、能源、运输结构优化都需要过程,这对于继续大幅改善空气质量加大了难度。

“十三五”规划涉大气环境多项约束性指标悉数完成

李干杰介绍称,2018年,包括大气环境在内的9项生态环境保护约束性指标年度目标全部完成,并达到“十三五”规划序时进度的要求。

上述9项约束性指标分别为: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全国地表水I-III类水体比例、劣V类水体比例、二氧化硫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和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

据悉,2018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79.3%,比率高于年度目标0.3个百分点,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下降10.4%,好于年度目标8.4个百分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同比下降6.7%和4.9%,均超过下降3%的年度目标。另外,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4%,也好于年度目标0.1个百分点。

南都记者了解到,2018年,国务院印发实施 《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成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建立汾渭平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完善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全面推进蓝天保卫战。

李干杰介绍称,针对重点区域秋冬季重污染多发,推进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和强化监督,向地方政府交办涉气环境问题2.3万个;为确保群众温暖过冬和清洁取暖,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由12个增加到35个,完成散煤治理480余万户。

此外,加强“散乱污”企业及集群综合整治,加快煤炭等大宗物资运输向铁路运输转移,并在全国全面供应符合国六标准的车用汽柴油,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切实做好重污染天气应对。

深入开展大气污染成因与治理等重点领域科技攻关

南都记者获悉,2019年涉及大气污染防治的生态环境保护主要目标为: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提高到79.4%,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同比下降2%,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同比各下降3%,而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则同比下降3.6%左右。

李干杰表示,要将打赢蓝天保卫战作为重中之重,突出重点区域、重点指标、重点时段、重点领域防控。针对重点区域秋冬季重污染多发的情况要开展攻坚行动,稳妥推进散煤治理,继续实施清洁取暖。坚决治理“散乱污”企业,积极推进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统筹“油、路、车”,加强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

此外,南都记者还获悉,今年还将深入开展大气污染成因与治理等重点领域科技攻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