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基层民生需求为导向,以政府提供资源为保障的“民生微实事”工作,改变了传统的“自上而下”服务模式,快速解决社区居民身边的小事、急事、难事,提升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热情,也改善了社区软硬件环境。

民生微实事在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的同时,还有哪些提升空间,解决方案在哪里?南方日报采访了“深圳2018民生微实事百姓口碑榜评选”的部分评委以及专家,为民生微实事下一步的发展建言献策。

深圳市委党校社会学副教授龚建华:

希望有更多“雪中送炭”项目

更希望民生微实事能解决社区靠平常工作难以关照和解决的边缘人群的需求。项目选择既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另外,在项目评选中发现,为社区的普通老年人和青少年儿童关爱服务类项目比较集中,而针对城市主体人群年轻人的服务还需增加。

罗湖区笋岗街道社区党委书记王芳:

这次评选我发现,很多项目在精细化程度上有欠缺。有特色的少,同类化的多,有些项目书经费支出写得不太详细。同一个项目面对什么人群,在各个社区是不同的,如果没有精细化的设计,项目就会非常普通。建议下一届评选主办方增加一个初审环节,对申报表格内容进行明确规定。

另外,有些群众并不知道菜单的真实意义,所以我们还是要引导他们多开展一些能给社区营造共建共治共享氛围带来明显效果的、为社区长远发展添砖加瓦的项目。

深圳市政协委员、市关爱办专职副主任陈励:

让群众参与信息收集和项目督查

我们发现,如今民生微实事项目越来越有特色,比如长者食堂项目增加了辐射面,一方面解决当下需求,也在为城市未来可能出现的老龄化问题做前瞻性准备。工程类项目特别小而美,比如垃圾的中转站设计、小区道路花园整改,这些百姓能感觉到的项目让我眼前一亮。

同时项目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很大提升。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保障,越来越贴近民生热点问题,看中百姓的需求,聚焦在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龙华区民政局副调研员杨春红:

整体上,民生微实事中,兴趣爱好类的项目占比很大,接下来应该多做一些补短板的项目,针对不同需求的群众有所覆盖。哪怕长时间投入,效果不太明显,民生微实事的执行者也要有润物细无声的精神,去解决社区的需求。

深圳市政协常委、深圳市慈善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房涛:

民生微实事要实现本地化

民生微实事要实现本地化,让社区的企业和资金都参与进来。关于民生微实事项目资金的投放,我比较倾向于投放在与社会治理相关的公众刚性需求上,比如禁毒、安全、扶贫等亟需解决的问题。虽然深圳这个城市内部的扶贫压力不大,但实际上还是有一些家庭没有劳动力。

当然,项目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持续性和规划性不够。政府权力下沉后,项目太细碎,机构对项目的执行不稳定。今年对这个项目的黏度和信任还未建立,专业度和自行管理还没做好,第二年就转做别的项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