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吐鲁番境内有两个著名的风区,一个在即将进入乌鲁木齐的小草湖,为三十里风区;一个从哈密进入鄯善县途中的百里风区。风区的地形,一般是山系相夹形成“风口”,风口前的大片平坦大戈壁。

新疆风口较多,但处在南北疆交通枢纽位置的吐鲁番风口,较为著名,曾经发生列车在小草湖风口的鱼儿沟附近,被大风吹翻的事故。三十里风区、百里风区风力达到十级是家常便饭,瞬时风力甚至超过12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风口大风天气不是经常出现,只要气象预报大范围降温,风口便毫不例外地起风。预报大风降温,风口外只感觉四五级的风,但风口常常达到十级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吐鲁番地处盆地,干旱少雨,全年总降水量只有16毫米,蒸发量却超过三千毫米,每年四月下旬月到九月中旬,整整半年时间是暑期,最高气温曾经达到低温36度、高温50度的极端,戈壁滩的沙土里埋入鸡蛋,十分钟后就能剥开吃了。

那么要问,吐鲁番如此高温,大风天气多,当地火灾多发吧,回答是“不”。因为这里的老百姓有良好的“风”之风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风”俗之一:院子里不堆放柴火。

吐鲁番70%的耕地种植葡萄,也种植棉花、孜然、果木,修剪打叉管理这些作物,产生的大量枝干堆积起来当燃料,枝叶饲喂牛羊。也许是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受到大风天气的火灾教训,所以,现在当地农民不贴着庄院堆放柴火,更不在院子里面堆积柴火等易燃品。柴火堆放在离庄院较远的空旷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风”俗之二:房内不搭馕坑。

馕饼是当地人一日三餐离不开的干粮,烧制馕饼的炉灶叫馕坑,是泥土砖石打制的瓮形火坑,打馕时,先在馕坑里点燃葡萄枝、棉花杆、树枝等柴火,大火将馕坑内壁烧红热,等然柴火全部成为余烬时,将擀制好的面饼贴在馕坑内侧,盖上坑口,靠坑内高温将馕饼烤熟。馕坑也可以烤制牛羊肉、包子等食物。因为使用馕坑要点燃很多的柴火,为了避免大火引燃房内的东西,所以当地人都将馕坑搭在庄院外大门口,使用起来方便、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风”俗之三:大风天气全村不动火。

每年春节过后,进入阳历三月,吐鲁番进入风季,一直到五一前后大风方才减少。托克逊县地处三十里风区下风口,有“风城”之称,三天两头刮大风,当地人戏谑:“托克逊的树是歪的,连老汉的胡子都是歪的。”原因是天天刮风,树木和胡子被刮得长歪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预防火灾,当地人有个约定俗成的传统:大风天全民不动火,风不停不点火做饭,饿了啃馕饼、喝坎儿井水凑合。一旦个别人违反风天不动火的习俗,便会遭到所有人的谴责。因为,吐鲁番极其干热的气候,一旦风天使用明火引发火灾,柴火、家当便迅速燃烧,火借风势,人力很难控制,而且呈现火烧连营的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吐鲁番人自古流传下来的“风”之风俗无疑是可贵的,值得推而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