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沿着当年唐玄奘大师西行的路线,穿越火焰山,在火焰山峡谷的312国道两侧会看到一排排土坯或红砖垒造的花格房子,这就是中国葡萄之乡吐鲁番老乡的葡萄晾房。

从远处观看葡萄晾,晾房错落有致,晾房之间的距离很是讲究,既不相互遮挡光照,又相对紧密,便于管理。晾房构成的建筑群落,鳞次栉比,很是壮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近处看,每个晾房如同巨大的蝈蝈笼子,大笼子只有一个可供人进出的门,房子内顶板上挂着一排排木杆,木杆上横插密集的木条,好像一个巨大的狼牙棒。这是用来悬挂葡萄串的专用设备。

每年的六七月开始,大田里的葡萄相继成熟出园,葡农们挑选上等葡萄上市,作为鲜食葡萄出售,其余的全部采摘下来,修剪掉干果、烂果,然后用毛驴车运到葡萄晾房里,一穗一穗地挂在“狼牙棒”的木刺上,整个晾房里挂满葡萄,然后关上房门,剩下的活交给大自然。个把月后晾房里的鲜葡萄变成了翠绿的葡萄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吐鲁番人是从什么时间开始用晾房这种形式晒制葡萄干的,没有确切的说法,但吐鲁番种植葡萄的历史近三千年,葡萄晾房的历史不会是近现代的事情。追究葡萄晾房的使用时间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它蕴含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也从侧面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和历史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葡萄晾房建在屋顶之上。

葡萄下架,如果平摊在地面上晒制葡萄干,由于吐鲁番火爆的阳光直射,葡萄会很快变成沙子一样的葡萄干,但葡萄干发黑,颗粒干瘪,卖相不好不说,营养成分也损失不少。

新鲜葡萄挂在晾房里,避免阳光直晒,干热风烘烤鲜葡萄,很快脱水,制成的葡萄干色泽翠绿,颗粒饱满,色泽漂亮,卖相极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吐鲁番古民居考证,以前的葡萄晾房一律建在屋顶上。有三个作用:一是便于管理,二是晾房作为遮挡性建筑,阻挡了吐鲁番的酷热,底层的住房显得凉爽。三是反映了当初葡萄种植只限于自给自足模式,没有过多的葡萄用来晾制葡萄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葡萄晾房建在大田旁边。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吐鲁番葡萄面积扩大,仅靠农家院落房屋之上的晾房,远远满足不了葡萄制干需要,于是,大量的晾房现在葡萄地边,出园的葡萄很方便地入房晾制,大大降低了葡农的劳动强度和管理成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葡萄晾房集中连片建在公路旁

葡萄种植是吐鲁番农业的支柱,70%以上的耕地种植葡萄,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科技深入普及,当地农民都成为掌握葡萄种植科技的高手,葡萄产量倍增。电子商务、网上销售、订单销售、葡萄期货等新鲜事出现在火洲大地。为了适应市场,吐鲁番人集中连片修建砖木结构的葡萄晾房群,国内外的客商不再向一家一户的果农收购葡萄干,葡萄晾房群就是就地的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吐鲁番葡萄晾房,既凝结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也是历史发展、社会进步、科技兴农、农民生活迈入小康的建筑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