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3年12月12日,在央视财经“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颁奖晚会上。董明珠和雷军在商业模式上发生分歧,最后在主持人陈伟鸿的“撺掇”下。两人开始打赌,雷军提出小米要用五年时间来超过格力的营业额,“如果我赢了,董明珠输给我一块钱就行了。”

董明珠立即回话道:“第一,我告诉你不可能;第二,要赌就赌十个亿。”这就是著名的“十亿赌约”

4月28日晚间,格力正式披露了2018年报:整个财年格力实现营业收入1981.2亿元,同比增长33.61%;实现净利润262.02亿元,同比增长16.97%。

而3月19日,小米发布上市之后首份年报:截止到2018年12月31日,小米实现营业收入1749.15亿元,经调整净利润85.55亿元。

两厢一比,格力以总营收1981亿击败小米1749亿。这个五年前的“十亿赌约”锤实。的确是董明珠赢了。不过除了这场赌约的输赢,其实这五年来围绕着小米和格力、雷军和董明珠背后的故事更精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董明珠将“一元赌约”怒怼成“十亿赌约”

据董明珠事后透露,这次打赌是“中国年度经济人物”节目组告诉雷军的。为了节目效果,建议让他领奖的时候和董明珠打个赌。雷军在后台建议董明珠赌一块钱。董明珠嫌一块钱格局太小了没同意。到现场雷军还是提出了一块钱赌局。董明珠脾气上来忍不了了,干脆怼到了赌十个亿。这才有了后来著名的“十亿赌局”

2、雷军年薪百亿,完全有能力支付“十亿欠款”

4月8日时,小米集团股东大会报告显示:因为小米成功上市,董事会会给予2%的股权奖励。因此雷军去年年薪至少达到了98.18亿元。接近百亿年薪的雷军完全有能力还这十亿欠款。

3、赌约之后小米和格力

董明珠打完赌回到格力干的第一件事,就是不再请明星代言格力产品。而是把自己塑造成了格力的代言人。这一招似乎是受到了雷军的启发。把自己打造成“网红”代言自己的产品,不单单是省了每年几千万的广告费。而且使格力的产品人格化,并深深植入了董明珠的基因。这一点看来,格力模仿小米还是挺成功的。

而小米也没有闲着,到2018年“小米之家”的线下零售店的数量已经超过了2000多家。如今的小米之家的坪效比(单位营业面积产生的营业额)排在苹果之后位列全球第二。到2018年有一半以上的小米手机是通过线下渠道卖出去的。

不过小米和格力也都分别进军彼此的核心业务,但都铩羽而归。董明珠先后推出过三代格力手机,但市场反应平平。而小米也曾联合美的进入空调领域,但比起格力的市场份额来来只能算是小浪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这个赌局为什么会这么出名?

除了那个惊人的“十亿”数量引来了众多吃瓜群众以外。2012年,雷军已互联网投资人的身份进军硬件制造业。当时他没有投一分钱的广告费,也没有一家线下店。仅仅凭着互联网营销和口碑传播就轻松实现了200亿的销售额。这在制造业企业整体面临危机和转型期的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所有人都觉得这世界要变天了。

而董明珠作为一家传统的制造业代表,站出来与雷军打赌自然就形成了一个很大的新闻效应。这也是“十亿赌约”被媒体们不断的提及和扩大的重要原因。一家互联网模式的创业企业与一家传统线下制造业代表企业的对赌,是这场赌约最大的“看点”。

而到2019年的今天再去看这场赌约,似乎只剩下了输赢的“归属”了。如今很少有企业再去纠结是做线上还是线下;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新零售”概念的线上和线下的融合已成为一种趋势。回头再看看小米和格力,他们都有各自线上和线下的销售渠道。也都成功打造了自己品牌的“网红”形象。在五年前被商界视为典型的“小米模式”与“格力模式”到今天来看都不复存在了。

5、这场赌约,小米和格力都是赢家

这场赌约终于结束了,在如今看来小米和格力双方都是赢家。从业绩上来看。小米和格力都经历了2015年的大幅下滑,2016年的缓慢增长。到2017年开始强势反弹。两家企业都经历了的阵痛并成功转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这两家公司也因为“十亿赌约”不断的被媒体报道与提及。给格力和小米带来了大量的曝光。也为大量媒体和自媒体们带来写作的素材。为网民们带来大量的谈资,并重新审视和认识这两家企业的发展。算起来,这应该是史上最具性价比的一场“赌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