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兰州5月3日电 (高展 张鹏飞)改革开放四十年,一代又一代石油人用“磨刀石”精神诠释着“石油梦”的内涵。在长庆油田采油二厂,有这样一个“四十年,三代人”的故事。

在经济落后的大西北,面前是恶劣艰苦的自然环境,眼下是世界级开发难题的“低渗、低压、低丰度”的“三低”油气藏,陕甘宁革命老区人民所创造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地域文化融入了长庆人的血液。

坚守:开疆扩土身先行

芮执甲有很多次可以选择的机会,但他每一次都做出了一个看似“艰难”的决定。

70年代,风华正茂的芮执甲从部队转业,年轻力壮的解放军在任何行业似乎都是前途光明。一大批来自陕甘宁三省区的军人队伍,组成“石油大军”跑步上陇东,芮执甲选择成为了其中一员。

为了找油,“家”可以安在黄土坡上的某一个沟壑里,孩子就拜托周边的老乡照顾,“先工作后生活”成为了第一代石油人的共识,油在哪,人在哪。“虽然当时条件很艰苦,但1971年在马岭镇钻探出第一口油井庆一井时,我们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庆一井首次获得了36.3方的产油量,鼓舞了每一位“三顶帐篷一口锅”的石油人。

加入了长庆大会战的队伍后,因为部队汽车兵团的丰富阅历,芮执甲选择成为了特车大队大队长。恶劣天气下保路拉油、维修抢险,靠几个冰馒头就能充饥;艰险的自然环境有时车辆无法通行,靠人拉肩扛也要拿下抢险工作。有险情的地方,就有芮执甲。

“他常说,‘我为祖国献石油’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信念。”女儿芮军红回忆起父亲,这样说道。

传承:巾帼聚起众人心

1989年9月,芮执甲的女儿芮军红接过父亲的“接力棒”,成为“油二代”。

“今天我们这个家又多了一名石油工人,你要脚踏实地,肯吃苦、多锻炼,要把每件小事都做好。”工作第一天,芮执甲这样对女儿说。

[责任编辑: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