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数十年间,在美元储备货币特殊地位的驱使之下,几乎每一次金融危机都与美元有关。比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而美元的制造者-美联储则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投资经理Coutts曾表示,美联储每次的货币举措都会拿脆弱经济体开刀,就像一群野生牛羚正在渡河,狮子会挑年幼体弱的下手......,其他整群牛羚会继续前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YouTube

因此,过去在金融领域深受美元侵袭过的经济体,至今对美元依然心有余悸。比如,东南亚的印尼、马来西亚和泰国这三个国家的央行数月前就启动了区域间的本币交易直接结算计划,以绕过美元的利差风险。印尼前央行行长阿古斯曾表示,这将减少三国金融系统对美元的依赖性。

由此可见,亚洲的许多市场对美元风险一直存在疑虑。无独有偶,事情又有了最新进展。路透社5月3日援引日经新闻报道,亚洲多个市场同意考虑将人民币和日元纳入多边货币互换安排,日经新闻称,中国、日本韩国和东盟(ASEAN)国家财长与央行负责人周四发表联合声明称,向区域货币互换协议(又称清迈倡议)中新增当地货币“可能是一种增强选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2000年达成的清迈倡议,是一项多边货币互换协议,若参与国面临资本外流困境时,可由一外汇储备库取得资金。到2014年时,互换协议总额已提高一倍至2,400亿美元。而上述最新进展将有助于缓解一些亚洲经济体对于该互换安排依赖美元的担忧,还能为地区新兴经济体构建更强大缓冲。日本财务大臣麻生太郎在记者会上表示,让那些获得支持的市场能够选择他们想要的货币,这一点很重要。

BWC中文网曾多次提及,区域间的本币互换协议,已成为经济体之间规避美元及金融风险非常便捷有效的方法。以人民币为例,在亚洲市场方面,去年,泰国与中国央行续签了本币互换协议后,马来西亚国家银行与与中国央行续签本币互换协议。此外,日本银行与中国央行签署了规模为2000亿元人民币的本币互换协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scmp

在其他新兴市场方面,阿根廷央行去年与中国央行的货币互换协议规模再扩大近一倍,达到1,300亿元人民币。在西方发达市场方面,英格兰银行(英国央行)去年与中国央行续签了中英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协议规模为3500亿元人民币/400亿英镑,协议有效期三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而这仅仅是全球多个央行不断加大与中国央行签订货币互换协议的缩影。显然,这对在经贸中规避美元风险,为商家之间赚取更多利润提供了货币前提和保障。这也说明,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正在提速。而过一过程,也正在成为全球多国找到可以规避美元风险的一张货币“王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于此,目前,全球约60个央行将人民币纳入储备货币,其中就包括欧洲央行、德国央行、法国央行、意大利央行等多个发达市场的央行。而通过前面提及的日本央行、英国央行分别与中国央行签订或续签货币互换协议来看,也就是说,同样拥有储备货币的多个发达市场,分别通过不同的方式接近人民币。

事实上,这也是,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及人民币作为最重要新兴市场货币的价值所在。英国央行行长马克.卡尼曾表示,全球金融体系的演变目前落后于全球经济,并且发达经济体的金融资产集中度不对称经济活动。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全球活动中的份额现在为60%,但其在全球金融资产中的份额却落后于约三分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国际贸易的一半以美元计价,但随着经贸的转变,实际和金融之间的脱节可能会减少,并且在此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其他储备货币。卡尼称,我预计这些将是现有的货币,例如人民币。中国提供人民币计价的绕过传统美元事件的选择,例如原油人民币期货。这与《日经亚洲评论》数周前关于亚洲市场的石油结算货币的观点几乎是一致的,该外媒称,亚洲应将大量的石油贸易向人民币和日元过渡,最好用人民币和日元交易石油。

我们再以本文前面提及的东南亚国家为例,由于货币的本质是经贸,经贸与货币始终都是相辅相成的。例如,东南亚的许多国家已将中国视为最重要贸易合作伙伴。马来西亚、印尼是最大橡胶出口市场,中国是最大的橡胶进口国,如果一直使用美元计价和结算,则会出现各种风险隐患,假如美元因为金融危机等出现了流动性问题,这一贸易可能无法展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进一步解释了,路透社关于亚洲多个市场正考虑将人民币和日元纳入多边货币互换安排的报道了。曾担任高盛资产管理公司主席,全球知名经济学家Jim O'Neill曾表示,“投资者不得不相信,美元不会永远是全球头号货币。”无疑,这并非空穴来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