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智能温室虽然在农业种植中成绩斐然,但当引进中国后,总会出现各种“水土不服”的情况。要想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要解决这些问题:

投入产出比不理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智能温室投资者肯在产品生产环节巨大投入,原因在于终端市场可期的利润。只有在产品能够为生产者提供足够的利润时,投资人才会有意愿为先进的生产设施、设备买单。相比于荷兰,我国的农产品价格一直都保持较低的水平,且消费者对于蔬菜品种选择范围很广,这两点决定了国内的种植者很难在生产端针对一两种作物投入先进的设施设备,而对多种作物投入先进的设施设备,又会加大经营者的风险,投入产出比可能更加不平衡。

进口设备价格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荷兰温室具有极高的生产效率,温室种植发展到今天,对于常规的温室作物已经有非常专业的品种选择。同时,使用的栽培基质、肥料等基础生产资料也已经实现非常细致的专业化。而我国国内在温室生产配套领域仍鲜见能够领先世界的产品或技术,即意味着为实现高产,多数产品原料或设备需要从国外采购。相比于本地购买,前期投资的增加也是影响作物生产成本及开展生产意愿的阻碍。

人才培养难度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型连栋温室的管理、栽培策略的制定或日常运营的工作,都需要专业的人才实施,而人才的培养需要专业的知识与长期的实践。即使国内已经实现了大规模普遍应用大型连栋温室作为主要的生产设施,普遍意义上的人才培养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后才能够见效。而没有合适的操作人员,再好的设施设备买来,也是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效果的。

荷兰智能温室要引进中国,现阶段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但是随着我国农业的一步步发展,政府对农业的逐渐重视,各种设施、技术、资金的不断涌入,解决这些问题只是时间的问题,智能温室作为智慧农业的一种表现形式,一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此文由《有农有艺》全球农业研究室编写,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