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经的世界红卍字会满洲总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伪满“兴仁大路”,今解放大路西段。

春夏之交,又到了逛街游园的好时节。有“森林城”之誉的长春,绿树成荫、繁花相伴的街路让人走一走就心旷神怡,如果再加上岁月的滋养,历史的积淀,身边的街路更多了一份别样的风情。解放大路是长春的标志性街路,其西段原称“兴仁大路”,街两旁历史建筑众多,这些建筑有的已湮没在历史的进程中,有的如今依然屹立,成为长春市具有标志性的历史建筑。

熟悉长春历史的读者知道解放大路在伪满时期叫“兴仁大路”,当时的“兴仁大路”仅仅是今天解放大路的西段,其东起大同大街(今人民大街),西至南新京驿(南新京火车站,位于今西解放立交桥址,已拆)。这条大路建于1933年,1948年10月长春解放后,长春市政府将兴仁大路更名为解放大路,并将原吉林大路的大同大街至南关大桥段,也就是今天解放大路东段部分,一并称为解放大路。道路全长4864米,宽35米,其中西段两侧的历史建筑不仅包括大量伪满时期的建筑,还有解放后的老建筑。

消失的广场与

广场周边曾经的伪满建筑

伪满时期,在当时的大同大街(今人民大街)和兴仁大路(今解放大路)交汇处有兴仁广场(原解放广场)。在昔日广场的西北角,现在是中国银行业管理委员会吉林省监管局和中国人民银行长春市中心支行大楼,这里曾经是世界红卍字会满洲总会所在位置。该址原是1886年修建的大佛寺所在地,1935年大佛寺迁至湖滨路后,在此建设世界红卍字会满洲总会,1936年竣工,形成由门楼、正殿和配殿组成的四合院。世界红卍字会于1922年成立,总部设在北京,是由道教组建的传播信仰和进行慈善事业的团体。1934年,世界红卍字会满洲总会成立,脱离北京总会而“自主治教”。1951年,红卍字会被取缔,原建筑由部队医院、幼儿园等单位使用,1958年由长春市图书馆使用,20世纪80年代拆除。

昔日兴仁广场西南角的位置,如今是中国交通银行吉林省分行与中国联通吉林省分公司双子座楼,当时是伪满洲国蒙政部,也称第七厅舍。这座建筑地上三层,地下一层,楼体拐角处做切角处理,并以此作为立面构图的中心,楼顶为四坡顶,上面建有重檐四角攒尖顶塔楼,1935年建成。伪满蒙政部负责掌管伪满洲国西部内蒙古地区的旗务及一般行政事务,于1934年由伪兴安署升级而设,1937年撤销。伪蒙政部撤销后,该楼先后由伪满洲国官用需品局、水利电气建设局等机关使用。20世纪80年代,原建筑成为长春市人大常委会和长春市政协的驻地,1994年拆除。

解放大路西段两侧的

市级文保单位

从东往西,在解放大路2519号的吉林大学前卫北校区内的东侧是昔日的伪满炭矿株式会社(简称满炭)所在地。该建筑地上四层,局部五层,地下一层,设置一部电梯,1939年12月竣工。建筑开窗较小,入口门廊上设有采光玻璃天窗,建筑外墙贴浅黄色面砖,框架柱外露,形成垂直的竖向线条,虽造型简洁,却很别致。满炭成立于1934年5月6日,原在别处办公,该楼建成后迁入。满炭经营除满铁(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系统煤矿以外的其他在中国东北境内的煤矿,是日伪政权垄断中国东北煤炭生产和销售的统制机构。1945年10月10日,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东北行营设在该楼。1946年4月23日,中共中央东北局设在该楼。1948年10月长春解放后,原建筑由东北人民大学(1958年改为吉林大学)接收,先后作为吉大图书馆、吉大附中高中部使用。该址如今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解放大路3088号位置,是昔日的伪满邮电总局所在地,建筑地上三层,地下一层,样式简单,四周有围墙,1937年竣工。伪满邮政总局是由伪满交通部邮政司升格后的机关。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先后由吉林省邮政管理局、中国邮政集团吉林省分公司使用。2007年接建二层。该处被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化广场周边的国保单位

漫步解放大路,到文化广场,一定要停下来看一看,这里凝聚了长春伪满时期最重要的建筑,举目新民大街,这条有着街心花园的历史文化名街两侧,分布着伪满洲国的“一院四部一衙”,即伪满国务院,军事部、司法部、经济部、交通部,综合法衙,新民大街也因此被称为“官厅街”,近年来,这条街被定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伪满国务院位于解放大路与新民大街交会处东南角,亦称第五厅舍,平面呈“山”字形,地下一层,主体四层,建有二层塔楼,楼顶铺棕色琉璃瓦,三层高的门廊立有四根方柱和四根塔司干柱,1936年11月建成。伪国务院是伪满洲国最高行政机关,但实际上实行国务院总务厅为中心的高度集权,由日本人担任的总务厅长官受命于关东军第四课,所以关东军才是伪满洲国的真正当权者。国民党统治长春期间,该楼由特务机关“励志社”占用。1948年长春解放后,原建筑先后由长春解放大路小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吉林医科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使用。现为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基础医学院。该处被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伪满军事部位于解放大路与新民大街交会处西南角,亦称第九厅舍,地上四层,局部五层,地下一层,门厅为二层高的通厅,入口雨棚设计独特,两坡式楼顶铺设深褐色琉璃瓦,1938年10月建成。伪满军事部原称军政部,1932年3月在沈阳成立,同年7月迁到长春,在原吉林省被服厂院内办公,该楼建成后迁入,1937年改称治安部,1943年又改称军事部。长春解放后,先后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吉林医科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使用。1970年,接建一层,楼顶扭转90度。现为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该处被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南新京驿到西解放立交桥

南新京驿给水塔位于解放大路与建设街交会处东南角,建于伪满时期。塔高51米,直径16米,可储水约400吨,钢筋混凝土结构,外立面为多棱柱体,底层外贴蘑菇云,中段为中央开有细长圆拱券条窗的多个相同长方形面,上层檐口下镂空处饰有棕黄色瓷砖的腰线,曾被评为“新京最美丽的水塔”。水塔为附近地区使用自来水而设。新中国成立后,该水塔由长春市朝阳区自来水管理所管理,1999年被爆破拆除。

南新京驿(南新京火车站)位于解放大路最南端,建于1941 年。1941年,根据关东军制定的《百万人口都市计划》,决定在杏花村苗圃以西的西八里堡(今西解放立交桥下的铁路线东侧)设立南新京火车站,定位于长春交通中心,将新京火车站(长春火车站)改为列车编组站和调车场。南新京驿只建成了简陋的站台和站舍,后因日本财力主要用于战争,无法续建。新中国成立后,南新京驿废弃,1990年在此建起西解放立交桥。

解放大路两侧

还有哪些伪满时期建筑

除了上面提到的伪满建筑外,解放大路两侧还有孝子坟道观、伪满兴农合作社、伪满新京顺天署警察所、伪满专卖总局、满鲜拓植株式会社、伪满邮电总局。孝子坟道观位于解放大路与丰顺街交会处西北角,四合院,正门朝西南,有正房与东、西厢房,1943年与孝子坟改建同时修建。1958年9月,该院落与孝子坟一起被拆除。

伪满兴农合作社位于解放大路与丰顺街交会处西南角,是“口”字形二层楼房,1941年成立,曾按日本关东军指令发行众多储蓄债券,劫掠民财。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由长春市公安局使用,作为长春市公安局南楼。1985年拆除,建成吉祥饭店。

伪满新京顺天警察署位于解放大路2732号,二层楼房,建于伪满时期,负责顺天区(今朝阳区)地域的警务。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由朝阳区公安分局使用,建筑接建一层,现由中国农业银行长春市解放大路支行使用。该处被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伪满专卖总局位于解放大路2568号,二层楼房,建于伪满时期。伪满专卖总局成立于1940年,是伪满经济部特设的负责鸦片、食盐、火柴、石油和酒精五种专卖商品经营、管理的机构。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由东北人民大学(后改称吉林大学)使用,2000年拆除。

满鲜拓植株式会社位于解放大路3059号,二层楼房,成立于1936年6月。满鲜拓植株式会社主要负责朝鲜移民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由东北人民大学(后改称吉林大学)使用,2000年拆除。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老建筑

位于解放大路2519号的吉林大学前卫北校区西侧的吉林大学理化楼,主体六层,局部九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平面呈“山”字形,立面造型简洁,檐口下部和局部饰以传统浅浮雕,具有古朴的民族建筑风格,总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是长春历史上首座体量最大的建筑,1964年建成。该建筑是长春新中国成立初期十大建筑之一,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解放大路以北、西民主大街以东、东民主大街以西,原是杏花村苗圃,1932年被日本关东军定为宫廷营造用地。1938年9月10日,伪满洲国在此举行新皇宫营造动工仪式。按关东军计划,在此建造新皇宫,新皇宫正门前是顺天广场(今文化广场),中部是以政殿为主的内廷,北部是宫苑。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进入战时体制,关东军下令停止新皇宫建设,政殿工程只完成了地基就草草收场。1954年,一座五层绿色瓦顶、宫殿式建筑的地质学院大楼建成,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为之题名“地质宫”。现为长春地质宫博物馆(吉林大学博物馆)。“地质宫”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长春十大建筑之一,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长春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