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中,商人可以说是财富的代名词,并且许多成功的商人在社会上还有着极大的话语权,引导着社会的潮流,甚至是价值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在封建社会中,商人的地位却是十分低下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中国古代,统治阶级把人民分为四等,分别为“士农工商”,封建社会中,商人的地位一直是处于最末端的。

士:指的就是读书人,士大夫。读书人是有机会当官,成为统治阶级的,因此,士被排在了第一位。

农:中国自古以来便是农业大国,平民大多是农民,而统治阶级的财富大都来自于农民的赋税,所以统治者会鼓励平民务农,农民的地位自然会更高。

工:指的是百工,也就是干技术活的。这些人不直接参与粮食生产,但很多地方却离不开他们。比如制作衣物,陶瓷等等。

商:指的就是商人了。在古代士大夫眼里,商人就是投机者,并不能给社会带来实际价值,因此地位低下。

“士农工商”的概念最早是管仲提出来,有意思的是,管仲最早也是个商人,曾与鲍叔牙一起经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管仲也曾经经商,为什么会将商人归于末位呢?

事实上,管仲虽然提出将民分为四类,但却没有先后阶级之分,大家都是平等的。

《管子·小匡》记载:“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柱石)民也。”因此,士农工商,不是指地位高低,而是治理一个国家的四个方面。

重农抑商并不是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主流,《周礼》甚至还有“司市”之官,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工商局。

到了战国时期,“奖耕战”、“抑商贾”开始形成。秦汉大一统之后,更是“重农抑商”、“崇本抑末”,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究其原因,应该有三个:

一、 经济原因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即便到现在也是如此。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能够自给自足,商人却不能产生更多的社会价值,被人认为是投机取巧的人,不被人待见。

二、 政治原因

封建社会是中央集权制,拥有极大财富的只能是统治阶级,而商人却利用特有的手段,聚集到更多的财富,与统治阶级同样享受,自然不被统治阶级认可。同时,商业发达就会有更多的人去从事商品经济活动,会大大减少从事生产的劳动力,使田地荒芜,因而会被统治阶级打压。

三、 文化原因

中华民族一直是一个讲究血缘与宗法制度的民族,有着严苛的伦理文化秩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要求“均平”的伦理文化,而商业经济必然会导致两极分化,时刻威胁着小农社会均平、宁静、停滞的生活伦理。只有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才能保持平静,这与统治阶级的要求和社会要求相符。

有更好的意见,欢迎下方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