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朝建立之后,为了奖励有功之臣,刘邦制定了严格的封侯制度。根据刘邦的口述,封侯制度的基本原则是:不是姓刘的人不能被封王,没有功劳的人不能够被封侯。

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朝经常发动对外战争,因此封侯的人也比较多。然而令人不解的是,汉武帝时期的名将李广,征战了一生都不被封侯。同李广情况相反的是卫青,卫青第一次出征就被封了侯,后来每次出征都被增加封邑,甚至连卫青刚刚出生的孩子,都被汉武帝破例封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仅仅从两人的遭遇来看,汉朝的封侯制度似乎存在很多不公平的现象。但是仔细分析两个人的战绩后,却发现真相并非如此。很多人不喜欢卫青,是因为他外戚的身份,实际上卫青能够封侯,靠的是实实在在的军功,并非是皇帝的特殊照顾。同样的道理,李广不被封侯,也是因为他没有拿得出手的军功,并非是封侯制度不公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广和卫青共同参加过两次战役,在两次战役中,两人的表现可以说是天上地下。李广和卫青共同参加的第一次战役是“四路讨伐匈奴之战”,这一战发生的时候,李广是汉朝抵御匈奴的头号大将,卫青只是一个不知名的青年,所有人都更看好李广。

这场战争中,李广和卫青都统帅了一万骑兵,结果李广全军覆没,本人因为受伤被匈奴俘虏,辗转才逃回汉朝。卫青带领军队深入匈奴境内,斩首700多人,一直打到匈奴祭天的地方才返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争结束后,李广被免官回家,卫青被封为关内侯。虽然卫青杀敌不多,但是这一战意义重大,汉朝从刘邦开始,主动进攻匈奴从来没有获得过胜利,卫青拿下了首胜,封侯并不为过。这场战争之后,卫青成为了进攻匈奴的主力,之后的几年时间里面,卫青不断地取得大大小小的胜利,李广依然没能立下战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广败绩不断让汉武帝非常的不满意,随着李广年龄增大,汉武帝就不再让李广出征。到了漠北大战爆发的时候,李广不断地请求出征,才勉强做了卫青的下属。因为李广一直以来运气都十分差,汉武帝专门告诫卫青,在决战的时候,一定要把这个倒霉的常败将军支开。

在决战的时候,卫青就让李广去长途奔袭匈奴的侧翼,自己带领军队同匈奴决战。在决战的时候,卫青指挥沉着稳健,击破了匈奴的主力军队。在卫青决战的时候,李广在草原上迷路,到了战争结束才碰到卫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看来,卫青一战封侯,李广一生不被封侯,并不是汉朝封侯制度的问题,真正的问题出在李广的身上。同样是征战,卫青每一次出征都能够斩杀足够的敌人,还能够带着军队平安的回来。李广出征要么损失惨重回来,要么全军覆没自己一个人回来,或者就是部队迷路没能参加战争。在这些实实在在的战绩面前,李广不被封侯,应该做的是自我检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李广同时期的一些不知名的将领,都能够依靠着军功封侯,李广的儿子李敢,也因为立功被封侯,这些例子都证明李广的问题在于自身,而不是封侯制度。李广的问题在于他一直都很努力的打仗,却一直都在打败仗。

如果把李广放在现代的企业中,属于做事情很认真,工作也非常努力奋斗,却始终不能给公司创造收益,还让公司损失了不少钱的一类人。公司看的不止是努力,还要的是业绩,对于这样的员工,绝大部分老板也不会把他们提拔成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