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满足老百姓对就医需求,今年2月,国家卫健委印发《关于开展社区医院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2019年在20个省(区、市)开展社区医院建设试点。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加挂“社区医院”牌子。

多了一块牌子,会带来怎样的变化?社区医院的发展方向在哪里,与之前有哪些区别呢?相信很多人都有这个疑问,看完下面就清楚了。橘香园学堂整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社区医院重点实现基层“接得住”,可提供手术服务

4月25日,全国社区医院建设试点工作启动会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国家卫健委副主任王贺胜出席会议并讲话。江苏省、河北省等20个试点省(区、市)卫生健康委代表参加会议。

看病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基层诊疗能力较弱,很多病接不住,老百姓不信任,大病小病都去大医院就诊。只有基层诊疗能力提升上来,才能分流患者,承担起首诊和双向转诊。

会议指出,社区医院建设的重点就是要让基层“接得住”。各地要因地制宜,健全临床、医技等科室设置,合理设置住院床位,不断提高门诊常见病、多发病诊治能力,有条件的可以提供手术服务。

在发展模式方面,中心城区和城乡接合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发展重点应有所区别。在科室设置方面,应综合考虑健康需求,有针对性地设置科室,与其他医疗机构错位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提升基层诊疗服务能力

央视《焦点访谈》4月19日报道,南京雨花台区铁心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挂了一块牌子“铁心桥社区医院”,每天的门诊量陡增,达到上千人,是几年前的十倍之多。

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之前更加侧重于公共卫生服务,医疗能力有所弱化,老百姓的认可度信任度不高了。”

自从加挂了社区医院的牌子,变化的不仅是名称,更具内涵的改变发生在社区医院内部。

他们着重从人员、设备、制度等方面进行提升改进,满足患者的需求。他们抓重点,提高门诊常见病、多发病诊治能力,提供一般疾病的诊断、治疗、康复、护理服务。诊疗能力相比之前有了大幅度提高,老百姓的信任度明显提高。

防治并重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挂社区医院的牌子之后,是不是就该由以公卫为主转向以医疗服务为主了呢?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会议指出,社区医院要防治并重,坚持基层机构的功能定位。

社区医院应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的基础上,完成建设任务并达到标准后加挂牌子,第一名称保持不变。

与医院主要负责提供医疗服务的职责有着明显区别,社区医院防治结合的功能定位保持不变,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继续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服务等任务,做好居民的“健康守门人”。

因此,社区医院是既有医院的职能,又要保持基层医疗机构的定位,公卫和诊疗两手抓,防治结合,才能真正符合基层就医的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熟一个发展一个,避免一哄而上

王贺胜提出,准确把握社区医院建设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工作要求。要试点起步,把握好服务节奏,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杜绝出现重数量、赶进度的情况。

会议强调,社区医院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要把握好节奏,成熟一个发展一个。试点省份要合理确定试点地区,指导试点地区做好规划,避免一哄而上。同时,要做好试点机构的遴选,试点机构应具备较强的医疗服务能力和一定规模的服务人口。

财政补偿水平不降低、不缩水

社区医院建设作为基层一项全新的工作,国家会给予最大程度的支持。会议要求,巩固完善基层运行新机制。

社区医院建成后,机构经营性质不变,现有财政补偿水平和优惠政策不降低、不缩水。加快完善诊疗、手术、护理等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探索取消医保对社区医院的总额控制,为试点工作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各地要统筹推进基层卫生重点工作任务,加强与“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的衔接,与县域医共体和城市医疗集团工作的衔接。

建设社区医院目的:生病有人治,防病有人帮,健康有人管

《焦点访谈》提到,实际上建设社区医院就是方便居民就近看病就医,实现生病有人治,防病有人帮,健康有人管。

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司副巡视员刘利群说:“通过社区医院建设试点工作,未来建设一批医疗服务能力比较强的社区医院,能够更好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让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这样分级诊疗的格局更好地形成,也能够更好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守门人的职责。”

由此可见,社区医院的大批建立,将从对基层医疗体系带来巨大影响,甚至是我国整个医疗格局,也是我国分级诊疗发展的必然要求。社区医院的建设,受益的不光是老百姓,医务人员积极性也能得到充分调动,职业荣誉感、尊严有了进一步加强,对自身能力也有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