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17年万达陷入债务危机,王健林出现在公众视线基本就是,卖资产,卖资产,卖资产......

这两天,王健林再次成为焦点,一是苏宁易购宣布万达百货的37家门店正式更名为苏宁易购广场,将打造成智慧零售广场;二是万达集团在沈阳投资800亿元,建设世界一流的文旅项目、国际医院、国际学校和5个万达广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万达为轻资产转型的铺路之举向来坚定且义无反顾,从两年前631亿元卖出13个文旅项目和76个酒店“惊呆”众人,到今年年初宣布“告别”万达百货。

万达百货的谢幕,让很多人想起7年前王健林和马云的那场赌局:到2020年,如果电商在中国零售市场份额达到50%,王健林给马云1个亿,反之马云给王健林1个亿。

当然大佬之间的赌局从来就是噱头,赌局的背后是王健林对线下零售未来的笃定。很多人说,万达百货卖了,王健林输了。真的输了吗?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1万亿元,网上零售额占23.62%,2017年的比重为19.62%,两年的时间要达到50%怕是很难。

零售行业数据尽在财经秘书~

或许从一开始,王健林所笃定的就只是线下零售,而不是万达百货。

万达百货只是一枚“棋子”

哪里有万达广场,哪里就有万达百货。从2007年创立开始,万达百货就是万达商业地产布局的“产物”。

万达集团之前的定位是商业地产,而万达广场是商业地产中布局中的主力军和“现金牛”。业内人士认为,万达百货的成立是为了提高商铺的出租率,加速万达广场的开业,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万达的房地产项目铺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依附于万达广场的万达百货,也在短短几年内跃身成为国内的头部百货商场。根据公开资料,万达百货的全国门店总数量曾达到100多家,每年数十亿的收入也为万达提供了持续的现金流。万达百货也因此和商业地产、文化产业、高级酒店一起,被万达列为四大支柱产业。

但就在王健林和马云赌局的第二年,万达百货出现了亏损;2015年,万达集团关闭了56家长期亏损的万达百货的门店;2016年万达百货不再出现在万达集团的业绩报告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万达百货的亏损,和百货业的大环境有关,受到电商的冲击,全球很多老牌百货公司都面临着运营危机。而万达集团面对亏损的策略就是“断舍离”,对于万达百货的管理一直都是“出租柜台”的粗放式管理,对于消费者喜好和市场变化可以说是知之甚少。

和其他商铺奉献的租金相比,万达百货的亏损自然带来了“劣汰”的结果;而随着2017年万达的转型,频频出售万达广场,酒店,万达百货被“抛弃”也就成为必然,这也是由万达百货的基因决定的。


我们需要怎么样的百货商场?

然而落幕的百货商场不止是万达。这几年全球不少百货商场都面临着“阵亡”危机,根据公开资料,2016年梅西百货在美国就已关店超30家,并在去年败退中国市场;百货公司鼻祖西尔斯去年破产;“亚洲百货之王”百盛集团从2012年就开始陆续关店,去年的损失高达7000多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百货界的“凋零”,电商的冲击,互联网企业在线上面临天花板之际,对于线下零售的布局挤压了市场是绕不开的话题。但是,我们真的不需要百货业了吗?从这两家老牌百货公司的发展中我们或许能找的到答案。

去年在零售业寒冬下,英国百货巨头哈罗德百货在悠哉悠哉的重新设计店面,为吸引中国消费者开通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根据公开资料,哈罗德2017年的税前利润同比增长39%,连续8年盈利增加。

哈罗德的理念是:“提供任何地点、任何人需要的任何商品” 。在哈罗德百货的管理者看来,他们卖的不是商品,而是高级定制的私人专属服务。它们掌握每个顾客的消费习惯,如果你经常买奢侈品,就不会收到低端的品牌推广邮件。

另一家老牌公司是罗斯百货,2017年销售额超过141亿美元,市值超过360亿美元。罗斯百货不重品味,“价格低”是最大的优势,价格虽然低,但提供的商品却是有质量保证的,因而受到“穷人”的拥戴,在百货市场站稳了一席之地。

市场不需要的是千篇一律的卖场式百货商场,能找准自身定位的细分式百货商场或是未来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