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几个月前,某国总统在登上专机的时候,脚底黏的一张纸巾成了全世界的焦点,让他再次成为群嘲的对象。很欢乐,也很尴尬,如果有个随行人员及时提醒,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也许,生活中我们还会有很多类似的场景,裤链没有拉上、裙角没有放下,衣服穿反了、男友明明是个渣男但却没人告诉你他过去劣迹斑斑、非常明显的失误却没有任何人提醒。为什么人们很少听到关于自己的真相?心理学家会告诉你,这就是“沉默效应”

-1- 关于真相的真相:沉默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西德尼·罗森和亚伯拉罕·特塞尔在1968通过实验定义了沉默效应。他们的发现表明,当得知可能会让某人感到不舒服的消息时,人们往往会选择阻力最小的路径,即什么都不说。沉默效应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英文名:Mum Effect,很形象地描绘出人们在传递坏消息的时候的犹豫不决,甚至睁着眼说瞎话。

想象一下,当你从厕所出来,脚底粘了一张纸巾走来走去,同事开始偷笑,交头接耳相互询问有没有看到,但却什么也不告诉你,更不幸的是你随即接待了一个大客户,本来很有希望的合作却因为这种粘在脚底的纸巾而产生信任危机,甚至就此泡汤。你觉得莫名其妙,但却完全不知道怎么回事,这种事情如果没人提醒你,恐怕想破脑袋也不会有结果。

很多人都有这种“黏在脚底纸巾”,比如,脚踩几条船的男友,奇葩的穿搭,糟糕的人际关系,低下的能力等等,关键是,我们往往是最后一个发现的人。

-2- 沉默效应如何产生?

为什么人们都会倾向于在当事人面前不说话?这种倾向可以追溯到人类本能,在人类的早期,生存必须依赖团体,如果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就很容易遭到排斥,最终难逃一死。所以,我们本能地就会避免那些危及自身社会地位的事情。谎言其实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3- 关于沉默效应的事实

1、人们不是对你没意见,只是你听不到

沉默效应指出,尽管人们不愿告诉我们他们究竟是如何看待我们的,但大部分人并不介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看法,甚至是比较随意地分享,尤其是涉及到你的八卦和丑闻,分享的范围之大、速度之快可能远超你想象。这也说明了,我们的朋友、家人、同事、领导、员工可能都会在背后议论你,或者说对你都有看法,只是从来没告诉你!

2、你能听到的,可能都是谎言

研究发现,当撒谎比讲出残酷真相容易时,人们更愿意说善意的谎言。比如选秀节目,那些大咖评委给参赛选手的评价一个比一个优秀,“你是最棒的”不绝于耳,但最终的选择却暴露了真实想法。也许,这是出于表演的需要,但生活中何尝不是这样?如果撒谎能解决问题,为什么要说出真相?你的成败、你的感受关我什么事?为什么我会冒着得罪你的危险告诉你一些可能是事实的事实?

所以,当你听到热情洋溢的赞美,一定要适度保持清醒,也许对方就是客气一下,也许只是出于习惯。你要当真就输了。

3、层级越高的人,越听不到真话

层级越高的人,就越难听到真话,这事情很无奈,正所谓高处不胜寒。很多人在年轻的时候冲劲十足,成就显赫,但到了一定高度就显得后继乏力,甚至一败涂地。区别在于,能够持续进步的人,往往拥有更强大的自我意识,他们能够努力从迷雾中发现真相,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遗憾的是,成为“老板”以后,自我意识越来越重要,却越来越难获得。

因此,未来希望能够持续有所建树的人,仅仅凭借激情是不够的。而自我意识的不断壮大,才能为发展提供强劲的加持。

-4- 睁开你的眼睛,打开你的耳朵

事实上,在我们的生活里,别人通常不会把他们对我么的真实看法告诉我们。别说我们压根不想听什么忠言逆耳,即使我们内心戚戚然,也不太愿意开口问这个问题。很多情况下我们宁愿眼不见为净。也许这种处事哲学在很多场景下是有效的,但谈到自己,谈到自我意识这个问题,就是一种典型的自欺欺人。

对大多数人来说,只是想想别人怎么看待自己,都会引起内心的恐慌,不过,解开真相的过程虽然叫人不舒服,但这也比蒙住自己的眼睛、捂住自己的耳朵来得更有意义。解剖真实的自己,就像一层层剥开洋葱,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流泪,会心痛,但最终你会发现,只有真实的自己才值得面对。

总之,真相不但残酷,还很难发现,因为生活充满了谎言。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不管是善意还是恶意,都不妨碍我们放下成见,抛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的成见,发现一个可能丑陋但却真实的自我。否则,我们只是活在自己想象的世界,享受着无知的幸福,这样的人生,和一条咸鱼有什么区别?

“谈心说理”一个靠谱的心理号,分享超准心理测试、实用的心理学常识,助你更多的了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