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韦盛华

陶瓷工艺师

优秀青年陶艺家

江苏工艺美术协会会员

又名子粟,1981年生于中国著名的陶都一一江苏宜兴。由于良好的外部环境,自幼受紫砂艺术的熏陶。长大后在多位名家大师的指点下,常年从事紫砂陶艺的创作。在抟砂之余拜访紫砂艺术界多位名师指点,受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汪寅仙、毛国强、李昌鸿及刘华明大师的关爱和悉心指导。

作品古朴典雅、重气求精、擅长表达传统的内在理念,融合现代的外在表现手法来体现原作品的亮点,在多年的实践中表现自己的艺术创意、思想情感、个性风格,最大程度的表现出协调、统一、融合的艺术境界。作品在紫砂界有一定的声誉,深受壶艺爱好者青睐并为藏家所珍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2年创作保钓作品《捍卫中华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2年为中国清华大学设计制作的《清华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2年为清华大学设计制作的礼品紫砂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2年为清华大学设计制作的礼品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3年为中国人民大学设计的校徽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2018年G20峰会安保设计的紫砂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5年首届海峡两岸三地紫砂壶艺金奖作品 三羊开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5年“俊知杯”首届宜兴市旅游纪念品创意设计大赛优秀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6年为宜兴乾元茶业设计制作的紫砂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6年为一汽大众宁波公司设计制作的紫砂壶

独具匠心醉壶人,温润端方君子风

正所谓“人间珠宝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在古人眼中,宜兴紫砂器的价值远不是金银俗物可比。它的价值,在于自身的温润质感,在于千变万化的精巧设计,在于器物中凝结的万般心血。可以说,一件宜兴紫砂器,是作者对美的直观感受,也是作者精气神的凝聚。秉承着这样的理念,借着地利人和,宜兴历代紫砂俊才辈出,韦盛华便是其中翘楚。

韦盛华自幼受其父韦琪熏陶,又得多位名家大师指点,技艺风格渐有所成。他曾为清华大学设计制作《清华壶》,为中国人民大学设计制作《人大校徽壶》,作品深得赞誉。韦盛华不仅在人文历史创作上富有情怀,作为一名见证祖国日益强大的八零后紫砂手艺人,在主题创作上也表达了其赤子之心,如2012年创作的保钓作品《捍卫中华壶》,五星红旗飘扬的造型令人感动。

他制作的紫砂壶处处都透着古朴典雅,温润端方的感觉。沸水注入壶中,漾起细小的泡沫,不多时,茶香氤氲。壶置于手中,不用费力就能贴合手的形状,那是来源于制作者的匠心独运,也是制作者实践中的艺术创造。韦盛华曾获得过“俊知杯”首届宜兴市旅游纪念品创意设计大赛优秀奖,这个奖项是对韦盛华设计能力的肯定。无论是获奖的《羊羊如意杯》,亦或是《清华壶》、《人大校徽壶》,都透露着独具匠心的设计灵感。《人大校徽壶》的壶柄造型参考的是人大校徽,同时又稍加改造,使得壶柄与壶身更加圆融,独具特色。《清华壶》更是独出心裁地将外形设计为“钟”形, 钟,在佛教寺院里是一种号令,清晨的钟声先急后缓,警醒大众:长夜已过,勿再放逸沉睡,与清华大学的进取精神不谋而合。《清华壶》的壶柄则被韦盛华设计成少见的圆柱状,与“钟”形壶身互相映衬,刚柔相济,别具一格。

韦盛华的一件《石瓢》作品上镌刻着“厚德载物”四字,语出《周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个成语恰到好处地道出了紫砂壶的特点,他是内敛的,温润的,同时也是稳重自持的,恰如中国古代君子,举手投足间都是文采风流,君子端方。

评价一件紫砂壶的内涵,必须具备三个主要因素:美好的结构,精湛的制作技巧和优良的使用功能。韦盛华的《石瓢》就结构而言,线条流畅圆润,整把壶没有一丝棱角;制作技巧是千锤百炼才有的娴熟,对壶的形状,壶盖与壶身的契合,都做到了严丝合缝的把控;壶嘴和壶把形制精巧,壶身贴合手掌,使用与把玩功能兼具,可以说这是一把值得收藏的艺术品。

由一器窥一人,韦盛华的壶精巧别致,又暗含稳重端方的君子之气,兼具传统风范与现代审美,其人必然是采古意而重创新的紫砂艺术者。在他的手中,紫砂风骨跨越百年而来,重又熠熠生辉,时间流逝也难掩其风华,一把壶,便是一种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