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

方山

“探春正要剪自己的凤凰,见天上也有一个凤凰,因道:‘这也不知是谁家的。’众人皆笑说:‘且别剪你的,看他倒象要来绞的样儿。’说着,只见那凤凰渐逼近来,遂与这凤凰绞在一处。众人方要往下收线,那一家也要收线,正不开交,又见一个门扇大的玲珑喜字带响鞭,在半天如钟鸣一般,也逼近来。众人笑道:‘这一个也来绞了。且别收,让他三个绞在一处倒有趣呢。’说着,那喜字果然与这两个凤凰绞在一处。三下齐收乱顿,谁知线都断了,那三个风筝飘飘摇摇都去了。”(见第70回)

这一场景,似乎预示了探春的婚事。另一个凤凰,就是那位王爷的象征。说到凤凰,乃是汉族的图腾。由此推测,那位王爷当不是外族的。这场空中婚礼,倒也热闹有趣。在探春的花签上:

有一句诗:“日边红杏倚云栽”,并注道:“得此签者,必得贵婿,大家恭贺一杯,共同饮一杯。”(见第63回)

对此,众人立马想到元春。那个“门扇大的玲珑喜字”,似乎也意味着这是一件“非常喜事”,堪比元春的封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两个凤凰都是断了线的。这意味着,远行的不只探春一人。也就是说,他们是先成婚、后远行的。探春的确嫁给了王爷,得了“贵婿”。然而,后来却遭变故。二人远赴海岛,一去不回。

在第22回的风筝谜后,有一则脂批:

“此探春远适之谶也。使此人不远去,将来事败,诸子孙不致流散也,悲哉伤哉!”

可以看出,探春“远去”在前,贾府“事败”在后。假如探春没有“远去”,或可避免子孙流散的结局。这里对探春的评价,可谓高矣。

探春的结局,看来是“远适”。那么,他们夫妇因何远行不归?为此,笔者作了一些推测和演绎。

倘若不是和亲的话,探春会嫁哪位王爷呢?常见的选项,是南安、北静二王。然而,南王太老,北王已娶。

在笔者看来,还存在别的选项,如“乐善郡王”(见第71回)。

这位王爷的首次亮相,和风筝事件仅隔了两段话。除了四方郡王和两位亲王外,这是前八十回中出现的、唯一的王爷了。

值得注意的是,四王、八公的姓氏并不相同。他们得封王公,凭借的是功劳、而非血统。这位“乐善郡王”,列在“永昌驸马”之后,很可能是位皇室子弟。

既然元春可以做贵妃,那么作为贵妃的妹妹、公府的千金,与皇室联姻也并非不可能。

从第70回看,是另一个凤凰先主动靠近,再出现婚礼的意象。可以猜想,是男方先瞧上女方的。

那南安太妃没有见过探春等人,看来并非贾府的常客。她此行的主要目的,恐怕是受人之托、前来看人的。能让南安太妃亲自出马的,必定不是寻常的人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过几天,贾母就特意把凤姐叫来,嘱她把最好的两架围屏留着,说要送人(见第71回)。然后,又借贾琏之口点出:

“明儿又要送南安府里的礼,又要预备娘娘的重阳节礼,还有几家红白大礼”(见第72回)。

贾母说要送礼,却没说送哪家;贾琏说要给南安府送礼,又不说缘故。这一切,搞得有点神秘。

凤姐道:“如今有一种轻狂人,先要打听姑娘是正出是庶出,多有为庶出不要的。殊不知别说庶出,便是我们的丫头,比人家的小姐还强呢。将来不知那个没造化的挑庶正误了事呢,也不知那个有造化的不挑庶正的得了去。”(见第55回)

有的读者认为,以探春的庶出身份,很难成为王爷的正妃。然而,并非人人都是凤姐口中的那等“轻狂人”。能慧眼识珠、不挑庶正的,自非俗物。

如果岫烟嫁了薛蟠,以世俗的眼光看,会觉得是女方高攀了;但以薛姨妈的眼光看,倒是薛蟠糟蹋了人家。

探春是齐家之才。那位“有造化的”王爷,若能配得上探春,当是治国之才。这一对凤凰,是同类,是知己。探春的凤凰姻缘,堪比湘云的麒麟姻缘。

然而,好景不长。他们很快遭受了命运的打击。这位王爷,可能因政见不合,不受皇帝老儿待见。于是,不得重用,反遭贬谪;坎坷流离,终老海岛。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见第5回)

这是夫妇二人的共同写照。

书中说到贾珠:

“十四岁进学,不到二十岁就娶了妻生了子,一病死了”(见第2回)。

后面跟了一句脂批:

“略可望者即死,叹叹!”

探春的夫婿,也是类似的。若逢盛世,这样的人物,自然会有一番作为。然而,他们却遭逢末世,有命无运。

“略可望者”或死或贬,正是“末世”的特点。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古往今来,有过多少这样的感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何是贬谪而非流放呢?二者还是有区别的:贬谪是行政处罚,仍是官员;而流放是刑事处罚,算是罪犯。

这些“正人”们,或许不入皇帝老儿的眼。若说犯下重罪、乃至流放,可能性不大。遭到贬谪的臣子,若非皇帝下旨,是不能离开贬谪之地的。

事已至此,只能人分两地、各保平安了。既然是断线的风筝,自然没有回来的可能。

“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词云: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见第40回)

此画、此联,似乎预示着探春后来的生活状态。朱楼画栋已远,烟霞泉石在侧。在探春的身上,既有颜鲁公的中正,亦有米襄阳的洒脱。既能兴利除弊,亦可吟赏烟霞。

“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见第52回)

这也是探春命运的写照:昨夜朱楼,恍若一梦;今宵水国,且行且吟。

为何探春只填了半首《南柯子》?因为戏演到中间,她就被迫退场了。于是,子孙流散的结局,便不可能被改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