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界网站

1 为了人才,深圳拼了!

2020年,深圳即将迎来特区创建40周年。舆论场在预热,深圳接连荣登C位,让人目不暇接。先是最接近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张五常先生,笃定地认为,深圳是“地球经济中心”;然后是粤海街道办的走红,上市公司市值超江苏;最近是政府出钱给高科技人才补贴个税。

任正非采访刷屏,4天后的5月25日,深圳动手了(几年前,任正非批评深圳过度地产化)!副市长为“抢人才”站台。“境外稀缺人才引进,45万个税,政府交30万”在网上刷屏。网友惊呼:为“抢人”,深圳拼了!相比通州为诺奖人才公寓免租金,深圳更有诚意。

2 看清深圳的弱势

中美之争实际是对高科技的竞争,世界级城市群是以世界级创新中心城市为核心,新的“人才观”亟待重塑。PCT国际专利的申请量在全国大中城市中15连冠的深圳,当仁不让地承担起历史重任。科技创新指标上,深圳很多方面排第一,不用再表了。

但是,深圳当前的优势是技术发明,即把发明成果引入商业应用领域,形成一种新的生产能力。腾讯、大疆、华大、中兴、比亚迪等深圳的优势企业,以及所谓的高科技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都是如此。但从科学发现视角看,也就是基础研究、原创新研究,深圳与国际高水平差距较大。

3 重提“数理化”,砸钱还不够

中美毛衣战,我们看到了中美之间的差距,就在于科学发现,也就是原创性研究和基础研究。这需要几代人的潜心,不是你有多少技术和专利可代替的。技术和创新的源代码掌握在别人手上。甫一抽走,就受制于人。在别人的地基上盖房子,再漂亮也会不住得踏实,夜夜担心塌陷。

所以,深圳副市长提出,今天有必要重提那句口号,就是“学好数理化,打遍天下都不怕”。数理化,就是基础研究和原创性研究的代表。现在,都热衷于学习计算机、生物医药、互联网、金融、法律等等,还有多少人会潜下心来,学习短期不见财富效益的数理化呢?

深圳提出“学好数理化”的口号,并计划每年拿出1/3的财政科研资金,超过40亿用于基础研究,确实值得赞赏。但问题是,政府砸钱搞大工程,比如地标项目、上一个产业,这很容易,而鼓励全社会崇尚数理化等基础研究,尽管钱很重要,但比钱更重要的是基础研究的氛围。

4 反思深圳成功的原因

这恰恰是深圳的弱项。深圳辉煌的成就,得益于其“一张白纸”。在这张白纸上,各地人才进来,没有历史负担,没有文化牵绊,没有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在这里因生意而打交道,形成了中国市场文化最发达的城市基因,并吸引了全国各地年轻人在此打拼。

每年,深圳增加人口接近50万,而这样的人口红利、人才红利,深圳已经吃了四十多年。深圳所谓的富有活力,积极进取,敢于竞争,创业文化浓厚,本质上是红利集中释放带来的创富机会。而这种机会是如此诱人、垂手而得,让任何中短期不见经济效益的基础研究相形见绌。

深圳需要更多反思。过去四十年,深圳成功的真正因素,是集多重红利于一身,比如区位红利(靠近香港和海外)、政策红利(特区政策及立法权)、人口和人才红利(没有养老压力、扶幼压力也小,财政不需为大规模教育医疗投入)、体制红利(国企比例小、历史包袱轻)、移民文化红利(比如创业文化氛围重、不存在原住民排外)和气候红利等。

5 市场机会大、创富太激情

以上多重红利,是国内任何城市都比拟不了的。在摆脱传统体制羁绊的过程中,在向市场化过渡的过程中,深圳是试验田,允许试错和先行(小平划了一个小圈,任何改革都可以试,不会搞出乱子,大不了就撤回来嘛!)。这意味着,在深圳发现并抓住的市场机会很多,比如房地产领域,比如土地拍卖、大规模城中村违法建筑、集体土地搞工业区,这都是巨大的财富。

再比如,华强北允许“山寨”,本质上是侵犯知识产权,但在那个年代是被各方默认的(包括美国);再比如,深圳允许试验创业板、中小板、私募(占全国份额的2/3),多层次资本市场,本质上是允许不合格的企业上市融资,默认在金融秩序混乱的环境里,部分非法融资。

现在中美毛衣战,米国的旗帜之一就是保护知识产权。所以,侵蚀别人的技术,以获得财富在未来是不可能了。但过往不究、不会清算过去,深圳独享了那个混乱年代浑水摸鱼的机会。财富效应及财富预期的自我实现,助长了创业、创富的激情,这是深圳特色。

本质上,深圳所谓的几大战略性产业,互联网、新能源、信息技术、高科技等,基础研究和源代码是美国为代表的西方长期科学研究的结果。这些基础研究在技术应用上已非常成熟。同时,内地市场又非常广阔,只要做个链接(比如“互联网+”),就可以实现巨大的财富。腾讯、中兴、百度都是如此。深圳的技术优势,就是把发明成果引入商业应用领域,实现这种财富。

6 基础研究,不是用钱砸出来的

一个国家也好、城市也好,一旦短期财富效益显著,整个社会就弥漫着急功近利的情绪,追求长期的人就少了,学数理化的人也就少了。如果靠政府砸钱,就能把数理化搞起来、把基础研究搞起来,估计我们早成功了,也就不担心毛衣战了。这些年,靠砸钱搞的项目还少吗?成功了多少呢?

最关键的是,创造基础研究的氛围,包括树立正确的财富观,破除一夜就能暴富、轻松致富的预期。由此,房产税、所得税改革就要提速;还要破除GDP政绩观、破除地方政府运营城市的观念,金融、互联网等虚拟的东西要少搞;此外,要保护知识产权。只要扎实培育基础研究的氛围,不需要人为砸钱,潜心花1-2代人的努力,原创性研究自然结果开花。

7 深圳何以为?

深圳能够成功,如果有经验可借鉴的话,就是“市场是主导,企业是主体,法治是基础,政府是保障”。深圳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可以用“湿地效应”形容,即政府创造公平公开透明的政府规则,就像保持湿地环境的盐分恒定,以支持生态系统发展,但不把自己的行动蔓延进企业的生存空间——这个湿地是鱼吃虾,虾吃虫,还是虾把鱼吃了,政府不干预。深圳搞基础研究是有先天优势的,政府作用界定的非常好。未来,只要把这一优势发挥下去,辅以以上的逻辑,不需要砸钱,深圳自然有希望从技术创新之城升级到科学研究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