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以前是个垃圾场,秸秆、柴火直接堆积在这里,环境杂乱无章,现在变成了广阔的文化广场,真是没想到啊!一家人吃完饭就来这里散散步,健健身。”利津县凤凰城街道胥家村村民刘海霞兴奋地告诉笔者。不仅刘海霞一个人有这种感慨,每一个在胥家村长大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刘海霞说的这个文化广场,占地1200平方米,是凤凰城街道投资12万元建设的。为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提供固定的活动阵地,将昔日垃圾场变身为集“硬化、亮化、美化、绿化”于一身的高标准文化广场,配有公益数字电影放映点、健身器材、音乐设备、无限wifi,文化长廊还挂有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好家风等题材的宣传画。

原来的垃圾去哪儿了?广场附近村民的柴火、秸秆往哪儿放?新产生的生活垃圾又该如何处理?笔者带着一系列疑问走进村委会大院。

“你的这些疑问也是当初我们遇到的最大难题。柴火随意堆放,用柴火、秸秆做饭都是老百姓多年养成的习惯,要想一下子改变并非易事。‘两委’工作人员多次上门讲解秸秆还田的好处以及垃圾乱堆放的弊端,历时一个月才达成一致意见。”68岁的胥家村老支书孙良玉说道。

秸秆、生活垃圾有了新的归宿,为文化广场的建设腾出足够空间。农户秸秆直接粉碎还田,增加土地肥力,防止土壤板结,杜绝了秸秆堆积与焚烧。原先的垃圾集中运走,而新产生的生活垃圾,街道采取统一的市场化运营模式,委托专业环卫公司管理,并配备1名环卫员,每200米配备一个垃圾桶,实现农村垃圾“村收、镇运、县处理”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

变身后的“垃圾场”与周边环绕的树木、流淌的河流等自然生态环境融为一体、相得益彰,给人以舒适、惬意的感觉。胥家村的改变只是凤凰城街道的一个缩影。凤凰城街道自实施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全面开展清理垃圾、清理杂乱、清理沟塘“三项清理”,累计出动人工2983人次,机械车辆325车次,清除垃圾点800多处,拆除废弃房屋7处,清理坑塘23处;大力推进村庄绿化、村庄亮化、厕所革命“三项工程”,植树围城林累计绿化3500亩,村内绿化树木14000余株,安装路灯1259盏,旱厕改造1681处,农村面貌全面提升。

不仅仅是凤凰城街道,如今漫步在利津县的各个村落,硬化路干净整洁,垃圾消失得无影无踪,干净整洁的村庄与房前屋后的花草树木相得益彰,“天蓝”“地绿”“水清”“村美”的美好愿景渐次呈现在老百姓面前,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绿荫环绕、鸟语花香的生态之美。(于向阳 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