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赵辉)夏朝做为中华历史、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历史时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其承载了中华文明、中华文化、中华思想的精髓,是中华精神的源泉。民得其生,国得其昌,政得其远;君得其名,民得其利,故中华人民以华夏自美,以华夏民族自称。

但就是这样一个承载华夏民族精神内涵的夏朝,走到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夏朝的存在、夏朝的真实性、夏朝的历史阶段,却遭到了普遍质疑与怀疑,进而否定夏朝历史的真实存在,认为夏朝只是一个传说、只是一个神话。

夏朝在中华历史阶段的确认,事关中华民族文明来源的重大问题,而不仅仅是一个历史时期。没有了夏朝的确认,中华文明,中华民族精神就缺少了历史载体,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就无从谈起;中国做为四大文明古国,现在唯一延绵不断的文化、文明的华夏民族,如果文明源头不能得以确认,文明产生的根源与历史不能得以确认,就会影响到整个独立文明的完整性与延续性。

虽然现在中国历史界、考古界对夏朝历史还众说纷纷,难以有个明确的认证,但根据笔者的研究,夏朝不仅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而且夏朝的文化、遗迹、民风仍然生龙活虎地活跃在中华大地上,是当地华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一部分。

“夏之兴也涂山”(《史记》)、“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左传》)。在历史文献中对大禹治水唯一明确记载、并得以考古确认的淮河流域涂山地区,当地至今流传一种民间舞蹈——花鼓灯,是每年三月二十八日纪念禹会诸侯的涂山庙会的主要内容。花鼓灯舞蹈也融入当地人民的生活中,是当地民间艺术的代表,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鼓钟将将,淮水汤汤”“鼓钟喈喈,淮水湝湝” ,《诗经·小雅·鼓钟》中的这些诗句,正是记述公元前721年六月六日大禹诞辰日,在涂山之巅当地民众以花鼓灯锣鼓,纪念大禹的情景。可见花鼓灯舞蹈与花鼓灯锣鼓同大禹的密切关系,是破解大禹与夏朝历史的一把钥匙。那么,在民间花鼓灯舞蹈里,有哪些证据可以证明夏朝的真实存在,证明花鼓灯正是来自于大禹、来自于夏朝,华夏文化在花鼓灯舞蹈里的具体体现呢?

在历史文化研究中,《春秋左传正义》疏曰:“夏,大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 梅颐《伪孔传》:“冕服采装曰华,大国曰夏”;《尚书正义》:“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华”古同“花”;汉字“夏”字是中国人的最早的形象, 文言版《説文解字》:夏,中國之人也,从夊,从頁,兩手;夊,兩足也。这些研究成果已经普遍为人们认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夏”字的各种古文异体字,大约有五十多种,形态各异,是所有汉字中异体字最多的。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夏朝甚至还没有被历史学界所确认,为什么“夏”字会有如此多的异体字?这些异体字,虽然形态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夏”字的象形都显示为跳舞的人。这也形成学术界一个共同认识,夏人就是一群喜欢跳舞的人。

如果我们把“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与涂山地区流传下来的花鼓灯舞蹈联系起来,很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花鼓灯舞蹈就是大禹欢迎万国诸侯时的文艺舞蹈表演,花鼓灯的各种各具特色、特点鲜明的舞蹈动作,正是万国诸侯对花鼓灯舞蹈的不同印象,以此产生了流传下来的五十多种不同形态的“夏”字。这些舞蹈动作,就是让万国诸侯印象深刻的、对大禹夏朝的认识与憧憬。即使现代,人们也可以根据不同民族或地方所跳的舞蹈,来判断其所在的民族或区域,不仅是对国内少数民族还是世界的各民族,都可以做出一些基本判断或影响。

因此,大禹所在的夏朝时期,万国氏族部落,对夏朝的深刻印象,就是夏朝人所跳的舞蹈;对夏朝人舞蹈动作的刻画,就是对夏朝人的描述,成为“夏”字的来源,由此产生了五十多种“夏”字。

我们来看一些,舞蹈风格独特的花鼓灯舞蹈,有哪些舞蹈与“夏”字有着高度一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面几幅舞蹈造型,哪种更能完整表现夏字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夏字表现在船上跳舞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夏字的造型就是一个跳舞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男女的舞蹈造型与夏字造型完全相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花鼓灯独特造型的锣鼓,与夏字中的圆心完全相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女子骑坐在男子的肩上,与夏字的造型完全一致

通过以上花鼓灯舞蹈动作与五十多个“夏”字字形的对比,你做为万国诸侯的一员,让你以几笔简单的笔画,刻画出来花鼓灯的动作特点,你会如何刻画呢?相信每个都会有不同的理解与描述刻画,选择不同印象深刻的花鼓灯动作,产生不同对花鼓灯的动作刻画,这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理解了。你还能像万国诸侯一样,用你的创造力创造出新的“夏”字吗?

花鼓灯舞蹈里,每个女子头饰所佩戴的大红花与花鼓灯的简称“花”,不正合乎“华”古同“花”的解释吗?花鼓灯舞蹈里那鲜艳的服饰、头饰,不正合乎“冕服采装曰华”“冕服华章曰华”的解释吗?

通过“禹会诸侯于涂山”地区的民间舞蹈花鼓灯,与“华”字、“夏”字的紧密关系,我们分明可以看到夏朝不仅在历史上的真实存在,而且朝气蓬勃、生龙活虎地一直生活在我们现代的生活中,以其无穷的生命力影响着华夏地区人们的生活,成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任何一种文化与文明,不会凭空产生与消失,都有着其产生的土壤与根源,都会以其不同的表现形式,展现其强大的生命力与文化影响力。而花鼓灯舞蹈的流传至今,对破解夏朝历史的特殊意义,充分展现华夏文明的先进与高度,显示华夏文明的生命力与向心力,无疑是任何其他枯燥、单调、呆板的文字、遗迹、金属货币所能体现的。花鼓灯舞蹈也成为活的文字“华”字与“夏”字,证明夏朝的真实存在。

因此,淮河流域涂山地区的花鼓灯舞蹈,是显示大禹真实存在、夏朝真实存在、夏朝国都真实存在、尧舜禹真实存在的原始艺术、原始证据,是华夏地区高度文明对四方诸侯产生深刻影响与文化认同的直接因素,使得大中华地区成为统一认同的华夏民族。(作者:赵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