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代码"、"程序员",这些在大城市才会被频频提起的互联网词汇,飘进了中缅边境的小山区——沧源县。

今年4月初,腾讯教育向云南省沧源县捐赠了"腾讯扣叮"(coding.qq.com)——一个面向9-18岁青少年的编程软件教育平台,也是 "腾讯追梦计划"的重要产品。

扣叮的到来,让5000余名边境山区的孩子们开始享受编程带来的乐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孩子们正在学习使用扣叮编程

编程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创意性、逻辑性,提高数学能力和动手能力,用编程思维来架构解决问题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这座西南边陲县城的学生,正在享受编程带来的改变:

边境村"小弯道超车"

沧源地处我国西南边陲。

2019年5月1日,沧源县政府才正式宣布全县摘掉了"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

这样一座刚脱贫的西南少数民族边境县,却在编程教育方面"弯道超车":

从县城直属小学到边境村小,沧源在全县普及中小学编程教育。

腾讯扣叮已在沧源县5个乡(镇)10所中心校近百所中小学得到应用。

在一堂名为"跳动的心"的课程上,孩子们正在 "触摸"编程。 老师先带孩子们进行心脏跳动科普,随后开始了实战演练,孩子们通过扣叮平台和开源硬件掌控板模拟"心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一步步规划操作步骤,进行编程思维训练。

根据扣叮Python实验室中已经设定好的大、小心型图案,学生们设置大心和小心指令切换操作,就能实现闪烁以及循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孩子们利用扣叮平台和掌控板做了"专属"的《超级玛丽》

和其它学科不同,编程教育是让学生主动发挥创意,把学生变成教学的主角。

逃课学生变编程小能手

"一个人也要好好过。"

这是一个11岁孩子的QQ签名,他叫陆天濠,就读于沧源县勐董镇中心完小。

他的老师陈元春说,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平时都是奶奶在照顾他,以前经常逃课。

陆天濠的转变,从2018年底学校开设电脑课开始。 从小喜欢玩游戏的他,在电脑课上如鱼得水,很快就成为班上最擅长用电脑的学生。

开设编程课以后,陆天濠不断受到周围人的夸奖。

"现在,他是学校里的小名人,很多同学都挺羡慕他,经常来请教他电脑编程方面的问题。慢慢地,他也有了自信……现在也不逃课了。"

陈老师说道。 在学校的创客兴趣小组里,陆天濠在扣叮平台上,仅用1小时就做出了一款简易的小游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陆天濠正在编程

"编程就像搭积木,把一个个不同颜色的编程积木组合在一起。"陆天濠说,编程让他觉得找到了一好玩的小伙伴。

编程正让学生变得不一样

不止是陆天濠,编程正在点燃更多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衍生到其他科目知识。

"孩子们觉得电脑很神奇,编程更加神奇。" 芒回完小的语文兼信息老师陈凤珍说,通过编程来引导孩子们,很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次上课还没到时间,孩子们都挤到教室,甚至下了课还赖着不走,这种情况在其它课堂上是不常见的。"

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副县长杨金勇说,"人工智能时代到来之际,我们边疆贫困地区的孩子们不应再落后于时代。"

腾讯一直践行"科技向善"理念,希望科技之花绽放在阿佤山区。在编程上面,希望更多偏远山区的孩子们也能和发达地区的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