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瑷珲条约》,很多人对奕山咬牙切齿,如何没有这个胆小如鼠,被沙俄一通枪炮就吓破胆的黑龙江将军,清朝可能根本就不会在一枪不发的情况下割让超过60万平方公里的外东北土地,今日我国疆域依然可以抵达外兴安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真的是这样吗?当然真的不是。因为1860年《瑷珲条约》的签订,不是清俄斗争的过程,而是结果,至少是阶段性结果。

清朝和沙俄在东北地区的争夺,从1643年哥萨克侵入黑龙江流域就开始了。

此时的哥萨克,虽然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但人数毕竟只有几百人,在康熙皇帝解决了三藩之乱,收回台岛后,发动两次雅克萨之战,就几乎将这支侵入黑龙江流域的哥萨克骑兵全部消灭,成为黑龙江两岸的实际控制者。

1689年清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确定了清朝对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两岸以及库页岛土地的主权,沙俄在黑龙江流域的入侵遭遇巨大挫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理说,作为传统意义上的欧洲国家,沙俄在西伯利亚的侵略扩张是一本万利的生意,虽未达到拿下黑龙江的目标,但沙俄几乎将整个西伯利亚全部纳入版图,已然是最大的赢家。

但对于纬度较高且缺少优良港口的沙俄而言,没有得到黑龙江被当时和后来的沙俄统治者认为是巨大失败和奇耻大辱,在《尼布楚条约》签订后的150多年时间里,历代沙俄统治者一直对此耿耿于怀。

但耿耿于怀的沙俄却从未真正只是耿耿于怀,因为在《尼布楚条约》签订后不久,沙俄就开始卷土重来,虽然未走法律程序,但沙俄对外东北的入侵愈演愈烈,就和之前沙俄鲸吞西伯利亚的无耻做派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乾隆年间,沙俄势力侵入库页岛,和自南向北推进的日本势力遭遇,双方在库页岛地区剑拔弩张,而作为宗主国的清朝却对此一无所知。

其实说一无所知并不准确,因为此时的清朝是明知库页岛沦陷却无能为力。

一方面,作为少数民族王朝,清朝为巩固统治,实行严格的民族隔离政策。长城成为汉族与蒙古族的隔离墙,东北地区的柳条边则将满汉蒙三族的势力范围进行了严格划分。

出于保护龙兴之地的需要,汉族和蒙古族在200多年时间里不允许进入东北,防汉蒙之心甚于外族的思想,使这里在清末以前一直是真正意义上荒无人烟的白地,清朝能够保护东北的措施只有一纸《尼布楚条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的黑龙江将军辖区,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阔面积,总人口却只有10多万,加上这里气候寒冷,满族人口生育率低,黑龙江地区的军事存在几乎忽略不计。

另一方面,蒙古一直是清朝的心腹大患。在两次雅克萨之战前,西域的准噶尔汗国就一直威胁着漠北蒙古和清朝的中原地区。

康熙皇帝通过多伦会盟将漠北蒙古纳入清朝版图后,准噶尔汗国的威胁始终如影随形。虽然清朝在1759年彻底平定天山南北,但西域作为清朝和沙俄拉锯争夺的区域,始终不够平稳,吸引着清朝的大量精力。而此时的英国已经完全殖民印度,正从西藏方向不断对清朝发起挑衅,这导致清朝始终在东北地区力不从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瑷珲条约》签订前,沙俄势力已经在事实上侵入黑龙江以北,因为人口的巨大劣势,清朝对沙俄在黑龙江地区的入侵无能为力。

再加上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清朝在南方自顾不暇。更可怕的是自1851年以来,太平天国运动席卷南方半壁,清朝在英法联军和太平天国的联合冲击下摇摇欲坠,对东北地区沙俄的入侵更加有心无力。

尽管奕山签约后,清朝最高统治者咸丰皇帝不予承认并撤了奕山的职,但清朝很快就不得不在1860年的《北京条约》予以承认,于是黑龙江以北的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从法理上彻底脱离清朝,成为沙俄的领土。

所以,60多万国土的丢失,是清朝历史和现实作用的必然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