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好碧水保卫战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必须啃下的一块硬骨头。5月20日至22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检查视察组深入银川各市、县和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企业、入黄排水沟、湿地等,实地检查视察水污染防治法贯彻实施情况。

20日下午,执法检查视察组先后到银新干沟、贺兰联合水务、阅海万家二次供水站,检查视察黑臭水体治理、污水处理厂运行、饮用水供水等情况,并与部门企业负责人交流。近年来,银川市针对银新干沟建成区段采取沟道清淤、沟道两旁修建生态护坡、种植植物、搬迁周边养殖场及水体清污分流工程,加强黑臭水体整治。

“你们新建的污水管网排放到哪里?”

“通过新建管网将第一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尾水送到燕庆路泵站,第五污水处理厂尾水经泵站提升到沿第二排沟新铺设的管道与第一污水处理厂的尾水交汇后穿越京藏高速送往城外。避免了明沟排放对沿途居民的二次污染,消除水体城市段的黑臭现象。”有关负责人介绍。

执法检查视察组实地查看了中铁贺兰供水、滨河水系贺兰段工程、银川第三、第四污水处理厂等污水处理企业的中控室、出水口和净化池,了解污泥处置情况,现场研究水质改善治理措施。重点与贺兰中地生态牧场的相关负责人现场进行交流,详细了解了配套粪污处理设施及污水厌氧发酵后排放建设方面的情况,同时,随行的第三方检测人员对入黄口水质进行了取样检测。执法检查视察组就规范化建设、三级联动、综合治理等问题作了探讨交流,在检查视察中,代表和专家们建议,要围绕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强化源头控制,分流域、分区域、分阶段科学治理,针对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应进行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禁止不达标的污泥外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2日,检查视察组到灵武东沟潜流人工湿地,78个单元池种植的芦苇、菖蒲、千屈菜、水葱、黄花鸢尾5类水生植物点缀其间,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映入眼帘。据了解,这些植物不仅水质净化能力强、环境适应性好,还起到了很好的景观效果。

“单元池是按上行池和下行池分为39组水处理单元,水流先进入下行池,通过滤料表面的布水管均匀下行,然后在池底进入汇水管、流入上行池,水面上升,进入上行池表面的收水管后流入集水渠,之后分别流向两个出水口。”中冶华天项目经理李元敬介绍到。东沟人工湿地主要接纳灵武市污水处理厂和羊绒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及农田退水、农村生活污水。据了解,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采取EPC模式建设,项目分为三沟合一潜流和表流湿地、大河子沟表流湿地及破四沟表流湿地,在潜流湿地进出水口分别设置了水质分析取样点,每个取样点检测3个水质指标,9台在线水质检测设备实时监测湿地进出口水质,并同步上传至灵武市智慧环保平台。

“现在的运行成本是多少,湿地用料是什么,水停留多长时间?”在线监测数据站房里,执法检查视察组问到。

“湿地用料采用碳酸钙含量超过40%的石灰石岩,这种原料在正常处理化学需氧量、氨氮等指标的情况下,对总磷的处理效果显著。”李元敬说。水流在湿地停留时间约为25个小时,通过滤料过滤、植物吸收、微生物处理的方式,达到水质净化的效果。目前运行情况估算一年运营成本约为380万元。

在建设人工湿地进程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在执法检查视察组看来,东沟湿地的经验值得推广。大家纷纷表示,水生植物种植需要考量我区的综合气候、地质特点,仔细测算项目运行成本,增强综合治理措施的科学性。目前,东沟湿地处理后的水质已达到地表四类水指标。

检查视察结束后召开了座谈会。会上,银川各市县区负责人介绍了各市县区贯彻实施水污染防治法情况,检查视察组成员作了点评发言。

检查视察组要求,各市县区要牢固树立法治意识,认真贯彻实施水污染防治法,依法履行法定职责,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薄弱环节,加快现有污水处理厂提升改造建设,合理规划和加大建设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有效消减农村污水排放;紧扣水污染防治法规定,进一步严格落实河长制;坚持区市县三级政府联动,加强配合,相互沟通,形成工作合力。

对于部分企业、群众保护水环境意识不够,对法律认识、治理措施、达标排放和法律落实不够的问题,执法检查视察组要求,各部门要加大法律的学习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全民水资源环境保护意识,营造全民保护水环境氛围;银川市要高度重视,对照水污染防治法及中央环保督察整改的要求,制定统一规划,加强资金保障力度,突出问题导向,打好组合拳,建立水污染防治的长效机制。

来源:华兴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