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那家债务危机重重、被关联方占用数十亿元资金、被债权人申请公司重整、被证监会调查、股价最低跌至每股1.15元的上市公司盛运环保吗?端午小长假后首个交易日,这家此前已被市场彻底遗弃的公司股价竟然涨停了,背后的原因竟然是盛运环保拟终止5项PPP项目的投资合作,还有将与其他公司就垃圾发电项目展开合作。

盛运环保目前的经营情况到底有多糟糕?根据公司6月5日的公告,盛运环保目前累计被冻结账户85户,累计申请冻结金额31.37亿余元,累计冻结账户账面余额4303.62万元,公司未清偿到期债务高达43.2468亿余元,对应债权人76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截至2018年年底,盛运环保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盛运环保资金 16.56 亿元,经营性占用资金4.85 亿元,合计 21.41 亿元。今年 1 月 16 日,桐城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大队已立案,对涉及关联方资金占用的部分关联方资产进行追缴、查封、冻结及待冻结。盛运环保通过对各关联方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及偿债能力进行评估,同时对公安部门追缴、查封、冻结及待冻结的预计可用来清偿关联方公司资金占用的资产(包括股票、房产、公司股权等)价值进行了初步估计,确认针对关联方公司资金占用(包括经营性占用和非经营性占用)累计计提坏账准备5.27 亿元。

除了占用资金,盛运环保还为关联方借款提供担保30.42 亿元,为其他单位借款担保1.33 亿元,共计31.75 亿元。据报道,截至今年5月底,担保中债权人已起诉要求盛运环保承担连带担保责任的金额为18.85亿元,已判决或裁定承担连带担保责任金额为6.13 亿元,盛运环保针对已判决或裁定承担连带担保责任的金额计提预计负债5.04 亿元。

最近3年,盛运环保营业情况更是持续恶化,2017年和2018年净利润分别亏损13.18亿元和31.13亿元。盛运环保是一家在创业板上市的A股公司,由于创业板没有ST制度,如果该公司是主板或者中小板上市公司,盛运环保已经披星戴帽了。除了连续两年巨亏,到2018年年底,盛运环保的总资产为97.38亿元,而净资产只有2.06亿元,今年如果再度大幅亏损,公司将会资不抵债,届时将直接退市。

另外,盛运环保于3 月 28 日收到证监会《调查通知书》,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有关规定,证监会会决定对公司进行立案调查。目前,证监会尚未形成调查结论。

上周五,盛运环保的股价最低跌至每股1.15元,这么一只垃圾股今日就能以涨停的方式咸鱼翻身,其实还是两份与公司主营的公告起到了作用。

盛运环保昨日发布的第一份公告显示,公司资金流动性严重不足,鉴于部分已签署的PPP 项目合作框架协议投资规模大、投资回收期长、以及市场的不确定性等因素,以及公司目前的现状,本着先生存后发展的原则,收缩规模,励精图治,公司拟终止对部分 PPP项目的投资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项目目前都处于规划期,且都是在2017年中标或签署的框架协议,通过对当时公告的查询,这5个PPP项目涉及投资金额约142亿元。

除了抛弃规划中的项目外,盛运环保还不得不与另外一家上市公司“分享”现有项目。根据盛运环保昨日公布的另一份公告,公司拟与A股上市公司瀚蓝环境签署《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资合作框架协议》,合作具体项目包括但不限于济宁垃圾焚烧二期项目、宣城垃圾焚烧发电二期项目、海阳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乌兰察布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蒙阴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以及其他经双方协商认为有必要合作投资建设运营的项目。根据重整情况,公司将与瀚蓝环境协商对投资的垃圾发电项目进行回购。

过去几年,随着PPP的大力推广,众多民营企业进去其中淘金,并且也成为资本市场、金融机构的“宠儿”,但从2018年上半年开始,多家环保民营上市公司受经济下行、PPP政策调整、去杠杆等诸多综合因素影响,陷入困境。出现这种情况,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以前环境产业多是基于政策驱动下的“疯长”,偏离了其价值本质,环境产业的发展不应仅依赖于政策推动,而是要用内生创新去提升自身价值。

2017年11月,财政部发布的《关于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管理的通知》,这一文件的出台此后被视为PPP的转折。通知过后大批PPP不规范的项目得以清理出库,很多此前高歌猛进的环保PPP中标企业陷入债务危机,并持续至今。

PPP业务本身是杠杆业务,任何一个PPP业务都需要资本金和再融资。2018年证券市场融资困难,上市公司直接融资难度增大,直接融资近乎成了奢望。债市同样遇冷,一些公司信用等级遭遇金融机构隐性下调,部分前期过度举债扩张、风险控制力弱的企业出现了资金链断裂,到期债务无法清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最重的是从事PPP行业的公司近两年亏损增多,一些公司大搞项目扩张,但债务到期后无法偿付,最终形成违约,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对PPP公司趋之若鹜,唯恐避之不及。

新金融记者:刘子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