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5年10月26日,历史将会记住这个日子,黄浦江上的第四座大桥——奉浦大桥,经过建设者一年零九个月的艰苦奋战,终于建成通车了,奉贤人民“一桥飞架黄浦江”的大桥梦终于圆了!如果说一座桥可以显示一个地区的脉动,那么此刻的奉贤人民,仿佛已经可以看到那条迈向腾飞的新通道。奉浦大桥的建造,是上海市政府汇聚社会舆情的科学决策,是奉贤人民团结努力的结晶,其中凝结着奉贤历届政协履行参政议政职能,深入群众倾听民声、锲而不舍建言献策的成果。

躬身察社情,提案表民意,为建大桥奔走呼吁

政协提案是政协委员履职尽责、发挥作用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如果有心翻查1987年至1992年的上海市政协委员提案目录,就会发现,几乎年年都有关于建造闵行——西渡跨江大桥的提案,市政协委员王能宰、苏新泉、顾秋葵、杨新民、周兆熊……换届了,提案却未间断,满含着五十万奉贤人民造桥梦想的提案犹如一根接力棒,在一届又一届的委员手里传递。奉贤县政协对此更是年年有提案,届届有呼吁。1987年7月,七届奉贤县政协建设交通工作组开展实地调研。为了获得真实可靠的数据,工作组整整三天连续蹲守在闵行西渡渡口,一辆车一辆车地数,以统计过往车辆。通过对闵行轮渡站等有关单位的走访座谈和认真细致地收集数据,形成了《关于西渡口车辆渡江难的情况调查》调研报告。报告指出,闵行至西渡车轮渡,长久以来一直是奉贤县与黄浦江北岸地区联系的主要过江交通设施。随着经济发展,城乡交往日益频繁,过江车辆迅速增多,尤其是沪杭公路车流量逐年增加,渡口的拥塞现象已十分严重,高峰时间待渡车辆的排队长龙长达一二公里,最长待渡时间达3小时。报告以政协文件形式报送县委、县政府及市县有关部门供参考。报告中的这些数据,为日后决心造桥提供了有力依据。

议政有深度,调研求实效,全程关注大桥建设进展

另一方面,积极发挥政协工作的团结作用。利用政协委员层次高、路子广、信息灵的优势,积极牵线搭桥,对上争取支持、对外宣传联系,千方百计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协助党委、政府创造条件,为推动造桥工程早日立项奔走呼吁、“唱响喊热”。1987年7月6日的《解放日报》上,刊登了一则群众来信,县政协副主席周兆熊以一封群众来信的方式,呼吁解决“西渡车辆过江日趋困难”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2年春,在邓小平视察南方重要谈话发表后,奉贤积极探索发展经济的新思路,认为首先要抓住机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路桥建设为重点,改善奉贤的投资环境。于是建造浦江大桥再次被提上中共奉贤县委、县政府的议事日程,大桥建造有了重大转机。同年10月,市计委同意奉浦大桥立项。1993年2月16日,市政府将建造奉浦大桥列入重大工程项目之一,并将其列入政府工作报告,有力地推动了奉浦大桥建造的进展。

几经周折的造桥经历,促使县委、县政府下定最后的决心。于是,奉浦大桥开创了上海造桥史上的一个先河——不靠国家拨款,由企业自筹资金建设市政基础建设。大桥建造由此进入实质性阶段。

聚力显优势,献策谋发展,助力地区“崛起”积极有为

建造大桥的总投资额为4.46亿元,困难不难想象。可贵的是,民心所向,奉贤将要造大桥的消息传开后,柘林中学的两名女学生自发向县政府寄去首笔捐款10元钱。由此,一场自发的、全民参与为建设大桥开展社会捐资的活动拉开序幕。县政协领导、大桥筹建的参与者首先拿出2000元捐款,并在政协机关带头发动捐款活动;94岁高龄的市政协参事室参事蒋文鹤得知家乡要造桥的消息,虽然自己经济并不宽裕,闻讯也寄上200元捐款。全县人民纷纷自发捐款,表达了五十万奉贤人民的造桥决心和几代人的企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上海市第一座采用国内集资形式筹措资金建设的黄浦江大桥——奉浦大桥的建成,大大改善了闵行、西渡的交通,缩短了奉贤和市区的往返时间,改善了投资环境,土地使用价值增值,有效地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奉贤人民彻底摆脱了摆渡难的困难,为奉贤经济的腾飞插上了翅膀。大桥的建成,更是政协承载民意、倾力献策所结的硕果,有力地印证了一句话——政协工作舞台广阔、政协舞台大有可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系上海市奉贤区政协专委办委员联络科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