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0日,北京夏日炎热的午后,我受邀来到王府半岛酒店与彭薇、高孝午、卢志刚三位艺术家共同探讨旅行与艺术之间的关系。2019年半岛酒店集团推出全新项目“艺术回响”,以艺术为桥梁,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展览策展人委托多位艺术家参与,创作以实质经验、加强感官体验及促进公众参与为本的艺术品。而作为在此期间展开的多场讲座、对谈之一,“当旅行邂逅艺术”,我和三位艺术家聊了聊我们在旅途中与艺术相遇的故事。

接受这次的邀请其实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同为旅行者,我们都非常喜欢半岛酒店在旅途中所提供的舒适环境,第二个原因则是这次对谈到场的有很多媒体朋友,也是我的晚辈,希望可以借此机会和大家分享各自的经历和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旅行邂逅艺术,这背后会有着怎样的故事。” 图片来源:王府半岛酒店

如果不是因为艺术,就算我们在一座城市生活再久,也会有一些未曾到达过的目的地。在我们以往的旅行概念中,旅途中要住很好的酒店,要去很好的餐厅品尝美食,但我发现现在越来越多的旅行是因为艺术而开启的。甚至可以说艺术是一场旅行的唯一目的地。

对我来说旅途让我发现艺术,继而爱上艺术,让它成了我现在生活的一部分。多年前英国伦敦国家美术馆的无心之旅让我有机会换一种方式去看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和此前我们没有看过的事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Van Gogh, ‘Sunflowers’ (detail), 1888 Seiji Togo Memorial Sompo Japan Nipponkoa Museum of Art, Tokyo

当我看到梵高的作品《向日葵》前那认真听讲的十几个小朋友,当我听到一个小朋友在回答老师的问题:“你们知道为什么向日葵会画成这样的颜色吗?”时,这样的答案:“因为那是太阳的颜色。”让我感受到了艺术带我们换了一种方式去看世界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受他影响太深了,深到荒唐。”2018年维也纳之行有关席勒的片段

而我在2018年中最开心的一次旅行是奔赴我最爱的艺术家,席勒大型回顾展的维也纳之行。我真是太喜欢这位艺术家了!怎能错过为纪念他而特办的逝世一百周年纪念展?为此我特别计划了那次维也纳之行,看展览、品美食、享美酒,还顺路去了趟布达佩斯连喝了三天三夜。所以旅行邂逅艺术的意义是什么呢?我想我们可以从这三位艺术家的回答中细细体会。

艺术的奇遇?艳遇?还是?

“是失望。”每个人在旅行中都会有很多和艺术相遇的故事,对于艺术家彭薇来说难道就没有一次至今都忘不了的艺术奇遇?她说“旅行的唯一目的就是去看艺术,就算朋友约我去南极,我第一反应也是‘南极有艺术品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宁在对谈现场 图片来源:王府半岛酒店

其实每次艺术的旅行对于彭薇来说都是一场奇遇。去到不同的地方,看到不同的作品,但也有很失望的时候。“我第一次去卢浮宫时是非常兴奋的,奋力挤过人群去认真欣赏《蒙娜丽莎》这件作品,但当我真的站到作品前时,我是真的很失望,那是一张怎样的绿色的奇怪的画作,当一件如此著名的作品在被过度讨论后,看到真迹后你甚至会觉得这位艺术家的其他作品更好。当然也并不总是失望的。在这些旅途中我明白了原作的魅力。每次能看见一件作品的原作,对于我来说就是一场奇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彭薇在对谈现场 图片来源:王府半岛酒店

“仔细想想发现自己去到任何地方旅游都是借艺术展览的借口而去的。感觉除了做展览之外好像并没有特意去策划过一场旅行。”高孝午因为艺术走过最远的地方是南美的秘鲁。而对于既是建筑师也可以称为艺术家的卢志刚,这样的身份会让他在旅途中会关注到我们平常并不会注意到的细节。“我的所有旅行都是跟工作有关系。而且经常会犯‘职业病’,在看到一些很好的设计时就会开始思考它的创作,我也希望自己之后可以少注意这些细节,多体验专业之外旅行所带给我的东西,这才能让这趟旅行更富有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孝午在对谈现场 图片来源:王府半岛酒店

用独特的艺术方式与城市发生联结

酒店在通常的概念中就是一个提供住宿,提供餐饮,为旅行者提供服务的地方。但慢慢的它变得越来越公众,酒店也在以各种方式与自己所在的城市发生联结。

2017年彭薇就曾和半岛酒店合作过项目。“在我看来这样一个大型知名的酒店,可以去关注青年艺术家还是挺少见的,当时也是带着很好奇的心态推荐了这位艺术家。这对年轻的艺术家来说是很大的鼓励。在国内也是非常少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谈现场 图片来源:王府半岛酒店

高孝午也曾带领两名学生参加这个计划并从中获益颇多。“在这个计划中对于青年艺术家的创作没有任何束缚,大家可以自由发挥。”

卢志刚与其作品「The Wonder Room」的合影 图片来源:香港半岛酒店

而卢志刚作为2019年半岛酒店集团隆重推出的全新大型“艺术回响”项目的参与艺术家,他认为艺术的公共性在这其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就像音乐、电影一样,艺术作品也是一个很好与大众沟通的媒介,如今它甚至成了社交、传播的一种方式。“我想今后的艺术会更强调开放性,能够连接更多的人,把人们的经验都融入其中。艺术家们势必要面对的是一个更大众的环境。对艺术家来说这虽然说不上是一种挑战,但也是一种趋势。”

卢志刚作品《The Wonder Room》 图片来源:香港半岛酒店

面对艺术的公共性是主动拥抱还是?

“拥抱!”高孝午非常肯定的回答道,“2004年我在北京的建外SOHO做了自己的第一个个展,那时我没有太多的机会去美术馆、画廊展览,再经过自身后来的一些经历,我就坚毅的选择了在公共环境做展览。公共空间的作品展出也让我获得更多经验。我甚至觉得可以觉得拥抱的更紧密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一直专心于绘画的彭薇来说,公共这个词其实之前是很远的。“我没怎么考虑过拥不拥抱这个问题,我觉得今天所有艺术家都会面对公共群体。对于我来说,一旦我的作品走出了工作室,它就不属于我了,它是属于观众的了。在我在创作的这个过程中我只对它负责,它也只对我负责,我和作品之间是一个非常私密的关系。但我并没有去考虑我是为了公共去创作的,我是在完成我的一个想法,我也不会考虑别人的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卢志刚在对谈现场 图片来源:王府半岛酒店

卢志刚说:“艺术的发展经历了几个过程。起先艺术可能更多的是具有一些宗教仪式用途的,后来艺术进到了博物馆美术馆,现在艺术又走到了公众面前变的非常大众,我觉得之后艺术发展的趋势可能就是艺术更加的大众化,但是艺术家会更加小众化,参与艺术的门槛在变低,它不再只属于博物馆、美术馆,当然这也促使机构策划更好的展览去吸引人们参观前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理查德·卡姆勒(Richard Kamler)曾说:“艺术是真正的世界语言,超越国界、种族及阶级的藩篱,令平凡的生活得以升华、启发想象生活的无限可能。”

在旅行中遇见艺术,祝大家之后不管是为了工作还是放松都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可以去旅行,去邂逅艺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艺术家和王府半岛酒店的伙伴们在一起 图片来源:王府半岛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