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蒲松龄的小说里,一口獠牙的妖怪披上“画皮”,变成了人见人爱的大美女,迷倒了不少丧失警惕的人,到最后才现出原形,情节虽然荒诞不经,却颇有讽刺的意味。

生活中,我们也经常遇到披着“画皮”的人或事,嘴不对心的饭局、表面一团和气,实则胸有城府的“社会人”、沉溺于大手大脚的消费却不自觉的年轻人,迟早都会露出“真面目”。

当然,楼市也是如此。

经济学家姜超此前指出,从2007-2017年,货币总量从40万亿增长到160万亿,年均增速超过15%,考虑影子银行以后的货币增速或接近20%,这差不多也是同期许多城市的房价平均涨幅。

姜超认为,老百姓的买房行为可以这么来理解:由于货币每年增长15%-20%,所以大家默认货币每年贬了15-20%。钱可以印出来,但房子是印不出来的,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土地就那么多,所以,大家买房是为了保值增值,而不是为了居住。

这就是房地产表面的那张“画皮”,它给了人们希望,给了购房者一夜暴富的机会,给了无数人阶层跃升的契机。

现在,楼市剥掉了“画皮”。在六月末,有两个消息浮出水面。

第一,社科院发文指出,下半年房地产市场将迎来新一轮调整。

据经济参考报6月26日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指出,上半年,房地产市场各类物业销售面积均负增长,销售价格涨幅回落。土地购置面积和土地成交价款均大幅下降,住宅投资火热与商办类物业投资疲软的现象仍然延续。

因此,今年在棚改退出后,部分中小城市的市场隐忧显现,收缩型城市面临房地产价格下跌的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人对社科院预测楼市的水平不太了解,实际上,如果近年以来认真梳理,基本称得上“百发百中”。

比如,去年楼市气氛最差的时候,社科院专家邹琳华称,今年一二线会率先复苏,三四线因为棚改和人口两个因素,将被“釜底抽薪”,果不其然,上半年房地产就出现了短暂的“小阳春”。

第二,最新报告显示,过半95后接受不买房结婚。

据澎湃新闻6月26日报道,新华网发布《中国青年租住生活蓝皮书》,蓝皮书显示,在过去三年里,租住时间在“5-8年”及“8年以上”人群占比显著上升,且超五成95后受访者接受“不房结婚”。

租房群体中,大学生占5%,互联网从业人员超30%,金融行业占比超10%,文化、教育培训、建筑等行业也排名居前。

不难发现,学历越高,年龄越年轻,行业平均收入越高,选择租房的人群就越多。

一方面是社科院再次对下半年楼市做出预测,另一方面是租房群体越来越理性,表面上看,这是两份再普通不过的报告,实际上,却反映出了目前楼市呈现出来的深刻变化。

上文说了,房产的保值增值预期,才是房地产披上“画皮”的根本原因,现在绝大部分城市房价可能在下半年进入“稳中有降”的状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房产捆绑的生活也感到了厌倦,真实的市场自然会原形毕露。

对三类购房者来说,接下来会迎来“新生”。

第一类,追求性价比的购房者。

在房价普涨时期,如果一味的去挑剔房子周边的配套、环境,住宅本身的户型、绿化等小毛病,往往会错失“上车”的机会。

但是,在楼市步入下行通道后,买方的话语权更大,会有越来越多的“性价比楼盘”进入视野,这一类购房者会等来最适合自己的机会。

第二类,小城市的刚需族。

县城和地市的房价,上涨时间短、范围大,短短两三年时间,均价翻倍的中小城市不在少数,以前那些辛辛苦苦准备十几万买房的刚需族,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大涨,只能敬而远之。

在棚改货币化收紧、人口流出的双重作用下,小城市的刚需族,选择的余地会更大,甚至可能重演2016年之前三四线楼市的阴跌趋势。

第三类,被逼无奈的购房者。

有这样一类买房的人,工作在大城市,房子却在小城市闲置,本来不想买房,看到房子成了身边一个个朋友的“标配”,为了面子和虚荣也要强行高杠杆买房。

这一类被逼无奈的购房者,随着全社会购房置业理念的变化,会逐渐接受房子的本质是“自住”,租房也好、消费也罢,房子不可能再成为投机品,也不可能让我们的生活成为住房的“附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