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到今,但凡能成就大事的人,从少年时期多少都能显现出一些不同寻常的特点来,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代政客曾国藩的少年时期,看一看他有哪些独到之处,做出了哪些改变,才让他成为为人称道的从政楷模。

一、从浮躁到“志恒心专”

在湘乡涟滨书院,教导曾国藩的山长刘元堂先生对他曾经有过这样的评价:“曾国藩是难得一见的大器之材,如果能够立下恒志,一定会有无限光明的未来。”肄业之后的曾国藩对自己也是充满信心,想要在朝堂内外建功立业,为了明志,他还把自己的号改为“涤生”,寓意着自己从此时开始就要把过往的成就搁置不谈,专心地去为未来的成就努力奋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曾国藩初入翰林院的那几年,却没有把心思全都放在提升自己的实力上。青年人的价值观正处在重要的形成阶段,曾国藩观察周围同僚的习气,认为能够跟大家打成一片、有很好的人际关系的人是最成功的,于是自己也想要成为这样的人。所以曾国藩开始积极地结交朋友,参加各种宴饮和出游活动,跟很多吃得开的人交朋友,企图成为他们之中的一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这样过了几年,曾国藩猛然醒悟,发现自己的脑子里没有什么沉淀,而追逐那些浮名和关系也是虚无缥缈的。曾经一同学习的师友与他聊天通信,也指出了他“应酬太多、交往太杂”的问题,这些也提醒了曾国藩他最初立下的志向和誓言。曾国藩不想继续这样下去了,他决定寻求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国藩向唐鉴先生请教了怎么才能专注于自己的志向,先生教导他要静下心来、立下目标,他就按照先生的方法开始磨练自己的心性。起初的几天,曾国藩总是有很多杂念,做事的时候被这些杂念打断,不能很好地专注于手中的事务。后来他又去向冯树堂先生请教,先生也说除了自己静下来,别无他法。对于曾国藩来说,克服浮躁的性子是艰难的,但是他更不能忍受自己一生毫无建树,所以他最终还是用强大的意志改变了自己。

二、从刚直到刚柔并济

曾国藩从小就受到祖父“男儿不可懦弱无刚”的教导,认为柔糜则不能成一事,所以刚开始领兵的曾国藩坚韧硬抗,每到一处都杀人如麻。不仅对待敌人是一副强硬作风,曾国藩对待朝堂中的强权也是毫不畏惧,不管那人名气多大、地位多高,只要他做了让人看不惯的事情,曾国藩就会当面与他们争斗。这样的性格让曾国藩吃了不少苦头,受到了不少排挤,很多同僚因为党朋的关系也不再与他来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境遇让曾国藩很苦恼,尤其是在自己回家服丧准备出山的时候,给朝廷递了一份希望复职带兵的奏折,很多敌对的人都上书攻击他是在携功要权。诸多非议和朋友的劝告让曾国藩开始思考自己在为人处世方面的问题,他对自己的为人给出了中肯的反省:固执己见,自命不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国藩发现自己与官场格格不入,于是一改以前的作风,工作上有关系的同僚,他都一一登门拜访,笑脸相对,言辞上也没有从前那么咄咄逼人。同事们看到曾国藩变得谦恭有礼,对他大为改观,此后曾国藩复出之后,遇到需要跟各部门沟通,讨要粮饷士兵的时候,再也不会处处碰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浮躁到志恒心专,从刚直到刚柔并济,少年时期的曾国藩通过反省自己、积极寻求改变,去除了自己身上的弱点,成长为更强大的人,这种精神直到今天也值得我们借鉴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