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9年5月,中国台湾,台湾高雄,高雄桥头糖厂路,傍晚,市民在路边等待垃圾车收集厨余垃圾。 东方IC 资料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大量增加,“垃圾围城”已成为当今世界最严重的公害之一。

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开始施行。这意味着,上海的生活垃圾分类将步入强制时代。而在海峡对岸的台湾,“垃圾分类”以及“回收再利用”已经推行多年,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垃圾不落地,城市更清洁

晚上六点不到,在台北的街头总能见到不少民众提着大大小小的蓝色垃圾袋,等待垃圾回收车经过。 随着熟悉的乐曲声由远而近,黄色的压缩垃圾车和白色的资源回收车如约而至。随后,民众纷纷把手中的垃圾按照类别分别投放。

台北市民:基本上就是按照类别嘛。比如说易开罐,或是那种铁铝罐就会有一个袋子装,然后纸类就用一个纸箱装起来。他有按照项目类别,你就按照不同的回收项目放进去就可以了。

上世纪90年代台湾就开始实行“垃圾不落地”政策,小区内不设垃圾桶、垃圾箱、密闭式清洁站等生活垃圾暂存和中转设施,要求市民成为垃圾处理的第一责任人,在家里将厨余垃圾、普通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分类存放,垃圾分类理念深入人心。

台北市民:厨余是尽量吃完,但是如果实在不行,还是有厨余,有分类,你会发现垃圾少很多。

台北小朋友:瓶瓶罐罐或纸类的,可以拿去回收。

2000年,台北地区全面实施垃圾费随袋征收,不可回收物必须使用付费垃圾袋。付费垃圾垃圾袋分七种尺寸,从3公升至120公升,以居民常用的14公升垃圾袋为例,购买费用5.04元新台币,大约折合人民币1.1元。

台北市民:不希望花更多的钱,就是要买垃圾袋这样。但是这可能是一个方式,让人减少制造太多的无谓垃圾吧。

央视记者 张雪松:在台北地区,有4000多个垃圾回收点,1000多辆垃圾收集车,每周5天定时定点从居民手中回收生活垃圾。垃圾不落地、资源全回收的理念深入人心。

奖惩很分明,民众更自觉

在垃圾回收过程中,台北市环保部门采取了奖罚分明的措施,一方面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方式向民众推广垃圾分类知识,用垃圾换礼物的方法,鼓励民众积极参与。

在投放垃圾的过程中,台北市环保部门会采取随机抽查的方式,劝导并开罚不配合的民众或业者。混杂倾倒垃圾最高将被处罚6000元新台币,大约折合人民币1200元。

台北民众:一罚就罚六千块,非常贵。所以先养成你不敢垃圾乱丢,不敢放在地上。再来就是,你必须要去买那个袋子,垃圾车来它才要收,你没有那个蓝色的、有标签的袋子他不收。

台北市环保部门工作人员:我们当初在处理垃圾费随袋征收的时候,我虽然要使用者付费,但是我也告诉你说,你可以好好分类,你可以不用花那么多钱。

垃圾不落地、垃圾费随袋征收,这些举措带来城市环境变化,民众看在眼里,心态也从被动接受转换为自觉行动。为了减少生活垃圾的产生量,降低家庭垃圾成本,很多台北家庭都有自己的小诀窍。

台北民众:因为我自己有在种花,所以果菜皮这个东西,我会把它当成有机的肥料,来浇那些水果、花啊。

台北民众:其实很多东西是可以回收,它并不是真的垃圾,然后有的东西可以再利用。

2015年以来,台北市环保局还推出“幸福有礼”,资源换礼品的活动。民众只要将废旧电池、废旧手机等送到指定的回收点,就可以换取相应的环保垃圾袋或者小礼品。

台北市环保部门工作人员:如果说拿着一百颗电池来换的话,我们就可以换到一个汤匙,一双筷子;有五十颗电池的话,就可以换到一个水杯的手提袋。反正这个就是我们奖励民众,电池不要乱丢。

央视记者 张雪松:据台北市环保部门数据显示,在随袋征收垃圾费实施之后,台北市家庭垃圾产生量由每天近3000吨,降至2018年的每天1000吨左右,资源回收率也从2%提升至60%。

(原题为《奖惩分明,垃圾不落地:台湾民众减少生活垃圾有诀窍》)